区域气候模式对不同的积云参数化方案在青藏高原地区气候模拟中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18
作者
王澄海
余莲
机构
[1]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拟; 积云参数化方案; 青藏高原地区; 温度和降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本文使用MIROC3.2hires模式输出资料作为RegCM3(The ICTP Regional Climate Model,V3.0)初边界资料,对RegCM3中常用的3种积云参数化方案Anthes-Kuo(AK)、Grell-Fritsch & Chappell(GFC)和MIT-Emanuel(MIT)方案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降水和气温模拟结果进行比较,检验了不同参数化方案在高原地区气候模拟的敏感性。结果表明,AK方案相对于GFC和MIT方案均较好地再现了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主要特征,就偏差大小而言,AK方案最接近观测,GFC方案次之,MIT相对较差,但3种方案模拟的温度均存在一个系统性的冷偏差。AK方案在空间分布特征和区域平均的年际变化特征上更接近于观测,但模拟的多年平均温度在高原大部分地区仍存在一个系统性冷偏差,尤其在高原主体冷的偏差约达4℃;而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则偏高约2℃;青藏高原南部冷偏差大于北部,年际变率较观测值略小。降水的模拟结果则表明,在高原主体部分较观测偏多0~6mm/d,高原北部降水模拟偏多而南部偏少,降水年际变率也略小于观测值。因此,就年、季、月尺度而言,积云参数化方案对中尺度区域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产生的差异并不敏感。另外,RegCM3相对MICRO3.2hires显著改进了GCM的模拟结果,尤其对地形复杂的天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昆仑山、冈底斯山脉和高原东南部地区的温度和降水细节上的刻画要明显好于GCM模拟结果,表明区域气候模式在青藏高原地区具有较好的降尺度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32 / 114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RegCM3模式对青藏高原夏季气温和降水的模拟 [J].
屈鹏 ;
杨梅学 ;
郭东林 ;
陈楚雄 .
高原气象 , 2009, (04) :738-744
[2]  
A Daily Temperature Dataset over Chin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Validating a RCM Simulation[J]. 徐影,高学杰,沈艳,许崇海,石英,F.GIORGI.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9(04)
[3]   RegCM3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应用研究:积云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 [J].
杨雅薇 ;
杨梅学 .
冰川冻土, 2008, (02) :250-258
[4]   青藏高原西部冻融期陆面过程的模拟分析 [J].
王澄海 ;
师锐 ;
左洪超 .
高原气象, 2008, (02) :239-248
[5]   不同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地区温度和降水的长期模拟比较 [J].
冯锦明 ;
符淙斌 .
大气科学, 2007, (05) :805-814
[6]   青藏高原西部陆面过程特征的模拟分析 [J].
王澄海 ;
师锐 .
冰川冻土, 2007, (01) :73-81
[7]   英国CRU高分辨率格点资料揭示的20世纪中国气候变化 [J].
闻新宇 ;
王绍武 ;
朱锦红 ;
David VINER .
大气科学 , 2006, (05) :894-904
[8]  
RegCM3模式在西北地区的应用研究Ⅱ:区域选择及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J]. 鲍艳,吕世华,左洪超,侯瑞卿.冰川冻土. 2006(02)
[9]  
RegCM3模式在西北地区的应用研究I:对极端干旱事件的模拟[J]. 鲍艳,吕世华,陆登荣,侯瑞卿.冰川冻土. 2006(02)
[10]   数值模式不同分辨率和地形对东亚降水模拟影响的试验 [J].
高学杰 ;
徐影 ;
赵宗慈 ;
Jeremy SPAL ;
Filippo GIORGI .
大气科学, 2006, (02) :18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