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西部陆面过程特征的模拟分析

被引:49
作者
王澄海
师锐
机构
[1]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青藏高原西部陆面过程; CoLM模式; 模拟试验; Bowen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5 [数值试验];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98年5月1日至9月18日狮泉河自动气象站(AWS)的观测资料作为强迫场,运用改进的陆面过程模式CoLM(Common Land Model),对青藏高原西部的陆面特征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高原地区的陆面特征.在高原西部地表能量平衡过程中,感热通量占主要地位,潜热通量较小,但在高原西部的湿季,潜热通量也是不可忽略的.在5月及6月初表层土壤频繁的发生水分相变,使土壤在相变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和释放潜热.降水及土壤表层频繁的冻结-消融使地表有效通量(感热+潜热)发生变化.有效辐射中的感热、潜热的分配,即Bowen会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到对大气的加热及大气水汽输送情况,大气状况的改变又反过来影响地表蒸散及土壤持水能力,使土壤水分状态和含量发生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从地表能量平衡各分量特点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工程中的冻土保护措施 [J].
陈继 ;
盛煜 ;
程国栋 .
冰川冻土, 2006, (02) :223-228
[2]   青藏高原单点地气交换过程的模拟试验 [J].
陈海山 ;
孙照渤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5, (01) :9-15
[3]   青藏高原西部地表通量的年、日变化特征 [J].
余锦华 ;
刘晶淼 ;
丁裕国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4, (03) :353-359
[4]   多层土壤温度模拟及其检验 [J].
周锁铨 ;
张翠 ;
王小宁 ;
吴息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4, (02) :200-209
[5]   冻土过程参数化方案与中尺度大气模式的耦合 [J].
张宇 ;
宋敏红 ;
吕世华 ;
孙菽芬 .
冰川冻土, 2003, (05) :541-546
[6]   青藏高原冻土及水热过程与寒区生态环境的关系 [J].
吴青柏 ;
沈永平 ;
施斌 .
冰川冻土, 2003, (03) :250-255
[7]   青藏高原季节冻融过程与东亚大气环流关系的研究 [J].
王澄海 ;
董文杰 ;
韦志刚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3) :309-316
[8]   青藏高原中西部下垫面对东亚大气环流季节转换影响的数值模拟 [J].
王兰宁 ;
郑庆林 ;
宋青丽 .
高原气象, 2003, (02) :179-184
[9]   青藏高原加热与亚洲环流季节变化和夏季风爆发 [J].
刘新 ;
吴国雄 ;
刘屹岷 ;
刘平 .
大气科学, 2002, (06) :781-793
[10]   青藏高原北部的大气加热场特征 [J].
季国良 ;
顾本文 ;
吕兰芝 .
高原气象, 2002, (03) :23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