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分子机制的中药创新药物发现策略

被引:1
作者
张亚囡 [1 ]
孙蓉 [2 ]
机构
[1] 山东中医药大学
[2]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分子机制; 中药; 创新药;
D O I
10.13412/j.cnki.zyyl.2012.06.051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阐明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ICVD)分子机制研究进展,探讨目前临床上中药抗ICVD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相关创新药物研发提供思路。中药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但对其治病分子机制研究相对较少,而阐明其分子机制是了解其发挥功能的基础。目前,临床治疗药物大多是针对单一致病机制研发,没有考虑疾病病程发展,致使某些药物应用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采用适合分子机制研究的脑缺血动物模型,从分子机制探索中药抗脑缺血的机制,可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还应加强药物多成分之间药效、时效、量效及其机制相关性的研究,为有效开发创新药物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46 / 14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抗脑缺血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王淑民 ;
闫美玲 .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8, (03) :30-32
[2]   阿司匹林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J].
张红梅 ;
李义召 ;
袁海鹰 ;
刘爽 .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4, (02) :87-90
[3]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3的表达及纳洛酮的影响 [J].
高俊凤 ;
丁新生 ;
吴祖舜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77-79
[4]   肌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勿动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J].
孙国岚 ;
唐咏春 ;
金丽英 ;
龚薇薇 ;
郭云良 .
齐鲁医学杂志, 2004, (01) :9-10+13
[5]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CAD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J].
张莹 ;
于永发 ;
樊丽超 ;
黄湘楠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4, (01) :13-15
[6]   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及红花保护作用的研究 [J].
赵晴 ;
杜建时 ;
韩雪梅 ;
徐凤梅 ;
杨昕 ;
康治臣 ;
李红 .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4, (01) :21-23
[7]   一氧化氮合酶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双重作用附视频 [J].
方玲 ;
王柠 ;
吴志英 ;
林珉婷 ;
慕容慎行 .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04, (01) :29-31+38
[8]   前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与一氧化氮的关系 [J].
帅杰 ;
叶建宁 ;
高广正 .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01) :70-71
[9]   钙与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 [J].
陈敏 .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 (04) :253-255
[10]   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 [J].
兰希发 ;
姚文秀 ;
郭阳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19) :2726-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