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65
作者
余章斌 [1 ]
韩树萍 [1 ]
陈玉林 [1 ]
邱玉芳 [1 ]
董小玥 [1 ]
机构
[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儿科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喂养不耐受; Meta分析; 危险因素; 比值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22.6 [早产儿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2 ;
摘要
目的探讨我国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我国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 Man 5.0分析软件,首先进行异质性检验,当结果不存在异质性,以固定效应模型描述,存在异质性时,以随机效应模型表达,将资料进行定量综合,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结果共7篇文献符合条件纳入研究,累计病例471例,对照910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出生体重<1500 g较出生体重≥1500 g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增加(OR 4.65,95%CI3.13~6.91);胎龄<34周较胎龄≥34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增加(OR 2.56,95%CI1.92~3.40);出生后≥3 d开奶较出生后<3 d开奶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增加(OR 6.12,95%CI4.03~9.29);出生后使用氨茶碱(OR7.66,95%CI 3.72~15.75)、机械通气(OR2.00,95%CI1.17~3.41)、出生时窒息(OR3.23,95%CI2.12~4.92)、胎儿宫内窘迫(OR3.13,95%CI 1.87~5.26)均增加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结论目前影响我国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出生体重、胎龄、使用氨茶碱、开奶时间、出生窒息、机械通气、胎儿宫内窘迫,尽早干预、消除相关危险因素将有利于改善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46 / 35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相关因素的探讨附视频 [J].
舒桂华 ;
朱玲玲 .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9, (06) :690-692
[2]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分析 [J].
赵小朋 ;
宋燕燕 ;
李坚 ;
邹红梅 ;
林斯 .
广州医药, 2009, 40 (04) :31-33
[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 [J].
杨嘉琛 ;
朱绪亮 ;
郑亚文 ;
张俊 ;
程卡米 ;
李雪莲 .
广东医学, 2009, 30 (07) :1083-1085
[4]   喂养不耐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影响的分析 [J].
张娟 ;
吴晓宇 .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8, (04) :472-474
[5]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附视频 [J].
李青霞 ;
王琍琍 .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06) :693-695
[6]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 [J].
裴怀腾 ;
霍晓慧 ;
赵宏 .
中国基层医药, 2007, 14 (08) :1285-1287
[7]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分析 [J].
常艳美 ;
刘惠丽 ;
葛美茹 ;
王红梅 ;
童笑梅 ;
朴梅花 ;
李松 .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06, (05) :268-270
[8]   出生体重<2000g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J].
李忠良 ;
刘玉娟 ;
张成元 ;
张海鲲 ;
郑艳艳 ;
郎晓剑 .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 (11) :102-103+65
[9]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 [J].
董梅 ;
王丹华 ;
丁国芳 ;
刘艳云 ;
赵时敏 ;
王智凤 .
中华儿科杂志, 2003, (02) :11-14
[10]   病因学研究的循证医学评价 [J].
刘金来 ;
钱孝贤 .
循证医学, 2002, (04) :23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