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11
作者
陆龙骅
卞林根
效存德
武炳义
逯昌贵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南极; 北极; 大气科学; 全球变化; 科学考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也是多个国际科学计划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25年来有较大进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参加了我国组织的23次南极考察、2次北冰洋考察和3次北极考察;承担了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北极黄河站气象业务建设和维持,以及中-澳合作南极冰盖3个无人自动气象站工作;进行了常规地面气象、Brewer大气臭氧、近地面物理、冰雪和大气化学等观测,获得了较为系统的极地大气环境资料。开展了有关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的研究,在极地天气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时空多样性、极地海冰变化和南极海冰涛动、极地近地面物理特征和海-冰-气相互作用、中山站臭氧变化特征及南极臭氧洞和大气化学、气候代用资料获取和古气候环境以及极地大气环境变化对东亚环流和中国天气气候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中国极地大气科学正积极通过多学科交叉、走国际合作道路,努力提高对极地在全球变化中作用的认识水平,并积极探索极地变化对我国气候、环境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43 / 75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81 条
[1]   北极苔原新奥尔松地区的地表辐射特征 [J].
邓海滨 ;
陆龙骅 ;
卞林根 .
极地研究, 2006, (04) :254-264
[2]   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路线上温室气体瓶采样结果分析 [J].
张东启 ;
徐建中 ;
汤洁 ;
温民 .
冰川冻土, 2006, (03) :319-323
[3]   北冰洋浮冰站大气边界层结构的观测研究 [J].
卞林根 ;
陆龙骅 ;
张占海 ;
程斌 ;
逯昌贵 .
极地研究, 2006, (02) :87-97
[4]   南极海冰与我国夏季天气的关系 [J].
马丽娟 ;
陆龙骅 ;
卞林根 .
极地研究, 2006, (01) :30-38
[5]   东南极Princess Elizabeth冰盖近地层大气参数的年变化特征 [J].
谌志刚 ;
卞林根 ;
效存德 ;
陆龙骅 ;
IAN Allison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6, (01) :35-41
[6]   近30年南极海冰的变化特征 [J].
卞林根 ;
林学椿 .
极地研究, 2005, (04) :233-244
[7]   冬季北极海冰运动主模态的构成及其与海平面气压变化的关系 [J].
武炳义 .
大气科学, 2005, (05) :747-760
[8]   北冰洋浮冰区近冰层湍流通量计算方法比较 [J].
李剑东 ;
卞林根 ;
高志球 ;
陆龙骅 ;
逯昌贵 .
冰川冻土, 2005, (03) :368-375
[9]   北极斯瓦尔巴德地区近地层大气观测研究II.湍流场特征 [J].
刘宇 ;
胡非 ;
邹捍 ;
陆龙骅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2) :175-184
[10]   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沿线气溶胶成分分析 [J].
徐建中 ;
孙俊英 ;
任贾文 ;
秦大河 .
冰川冻土, 2005, (02) :20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