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黑土剖面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60
作者:
邹文秀
[1
]
韩晓增
[1
]
陆欣春
[1
]
郝翔翔
[1
]
江恒
[1
]
刘元明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黑龙江省八五〇农场农业科
来源: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黑土剖面;
物理性质;
变异性;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5.05.035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选择地势平坦相毗邻地块的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农田,CL;落叶松林地,FL;自然草地,GL;裸地,BL),利用环刀法测定了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利用吸管法测定了土壤机械组成,利用湿筛法测定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析了0—200cm剖面内土壤物理性质的分布、变异程度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了表层(0—20cm)的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土壤持水量,容重表现为GLCL>FL>BL。土地利用方式对剖面土壤颗粒组成的影响表现为GL砂粒含量比较高,BL粉砂含量较高,而FL的粘粒含量较高。粒径>0.25mm团聚体含量(WAS>0.25mm)、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随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的差异表现在0—60cm土层,为GL>FL>CL>BL。GL和FL由于根系的作用增加了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异程度。土壤颗粒组成对土壤容重、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都有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草地能够显著改善并恢复土壤的物理性质。
引用
收藏
页码:187 / 193+199
+199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