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能源利用的碳足迹及其对生态经济影响分析

被引:15
作者
卞晓红 [1 ]
张绍良 [1 ,2 ]
张韦唯 [1 ]
罗希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2] 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研究院
关键词
碳足迹; 碳排放; 江苏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碳排放足迹的相关含义以及研究方法估算了2004—2008年江苏省能源利用的总碳排放、总碳足迹、碳足迹的产值与强度以及生态压力,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总碳排放从2004年的41793.07万t上升到2008年的64750.84万t,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总碳足迹由2004年的0.87hm2/人上升到2008年的1.30hm2/人,呈现上升的趋势;煤炭利用的碳足迹最大,石油次之,天然气与煤气所占比例较小;碳足迹产值从2004年的2.33万元/hm2增加到2008年2.66万元/hm2,碳足迹生态压力从2004年的193.77上升到2008年的307.64。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上海市能源利用碳排放足迹研究 [J].
郭运功 ;
汪冬冬 ;
林逢春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2) :103-108
[2]   基于生态足迹的广东省化石能源用地定量研究与分析 [J].
杜鹏 ;
许军 ;
夏斌 ;
杨蕾 .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37 (02) :201-206
[3]   北京市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研究 [J].
朱世龙 .
中国软科学, 2009, (09) :93-98+106
[4]   中国能源足迹增长波动的驱动因子分析 [J].
陈成忠 ;
林振山 .
生态学报, 2009, 29 (02) :758-767
[5]   中国1996年2005年能源生态足迹与效率动态测度与分析 [J].
李智 ;
鞠美庭 ;
刘伟 ;
邵超峰 .
资源科学, 2007, (06) :54-60
[6]   广州城市绿地系统碳的贮存、分布及其在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J].
管东生 ;
陈玉娟 ;
黄芬芳 ;
不详 .
中国环境科学 , 1998, (05) :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