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国改革国际制度的路径选择

被引:42
作者
朱杰进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2]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
关键词
国际制度改革; 霸权国否决能力; 国际制度弹性; 渐进制度变迁; 改革路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15 [国际问题]; D8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随着中国发展进程的加速,推动国际制度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是否创立新国际制度以及是否对既有国际制度进行重新解释和应用,可以将崛起国改革国际制度的路径分为替代、叠加、转换和偏离四种类型。借鉴历史制度主义的"渐进制度变迁"理论,作者指出霸权国的制度否决能力与既有国际制度的弹性空间是影响崛起国选择制度改革路径的两大条件要素,并以此解释了2008年以来中国在主权信用评级、国际货币体系、区域贸易协定和多边开发银行四个议题领域所采用的国际制度改革路径之间的差异。在主权信用评级领域,美国的否决能力较强,主权信用评级制度的弹性较小,这促使中国采取了叠加型的改革路径;在国际货币体系领域,美国的否决能力较强,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制度弹性较大,这促使中国选择了偏离型的改革路径;在区域贸易协定领域,美国的否决能力较弱,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本身的制度弹性较小,这促使中国选择了替代型的改革路径;在多边开发银行领域,美国的否决能力较弱,同时世界银行制度本身的弹性较大,这促使中国采取了转换型的改革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105+158 +158-159
页数:33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21]   国际政策扩散与国内制度转换——劳资集体谈判的中国路径 [J].
田野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4, (07) :118-138+159
[22]   RCEP与中国的亚太FTA战略 [J].
贺平 ;
沈陈 .
国际问题研究, 2013, (03) :44-57
[23]   关于信用评级的若干问题及展望 [J].
周小川 .
西部金融, 2012, (02) :4-7
[24]   国际信用评级改革任重道远 [J].
陈虹 .
中国金融家, 2011, (10) :137-139+142
[25]   中国对评级巨头说“不” [J].
刘永刚 .
中国经济周刊, 2010, (28) :10-11
[26]   国际信用评级体系亟待重塑 [J].
朱光耀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0, (06) :33-37
[27]   布雷顿森林机构改革的背景 [J].
“布雷顿森林机构改革研究”课题组 ;
贾康 ;
阎坤 ;
杨元杰 ;
陈新平 .
经济研究参考, 2006, (49) :5-10
[28]   关于布雷顿森林机构改革的几点观察 [J].
邹加怡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5, (05) :31-36+5
[29]   从世界银行政策变化看全球化的矛盾和发展援助的职能 [J].
邹佳怡 ;
莫小龙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 (01) :36-41
[30]   评近年来世界银行政策的调整 [J].
邹加怡 .
国际经济评论, 1997, (Z5)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