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仿拟的心理空间理论阐释

被引:19
作者
靳琰
王小龙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仿拟; 仿词; 心理空间理论; 意义构建;
D O I
10.16362/j.cnki.cn61-1023/h.2006.04.003
中图分类号
H0-05 [语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就语言是心理现象而言,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能力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语言的运用同人类的认知活动分不开,语言使用本身就是认知能力的体现。仿拟,以其新颖、独创的应用引起了引言心理学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的关注,但是他们仅仅限于词汇、语用效果等层面的考察。很少有人从认知层面探究仿拟的意义构建和解读过程中人的认知能力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而福柯尼耶的心理空间理论的主旨是探究语言的意义建构过程。本文拟从空间理论的视角阐释英汉仿拟的认知意义构建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略论仿拟辞格的流行及其原因 [J].
杨文全 ;
张红霞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 (11) :444-446
[2]   合成空间理论对委婉语的阐释力 [J].
梁艳春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3, (02) :53-61
[3]   心理空间与语用解歧策略 [J].
刘宇红 .
当代语言学, 2003, (02) :173-182+190
[4]   认知修辞学浅谈 [J].
吴雪颖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02) :60-63+68
[5]   谈英语中的仿拟现象 [J].
薛莉芳 .
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01) :67-69
[6]   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阐释与质疑 [J].
刘正光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0) :8-12
[7]   试论仿拟的心理基础 [J].
胡剑波 ;
唐忠顺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 (04) :89-91
[8]   仿拟行为心理机制探析 [J].
徐国珍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4) :93-98
[9]   英汉仿拟格的语用比较 [J].
杨才元 ;
吴彩亚 .
苏州大学学报, 2002, (03) :87-90
[10]   心理空间理论与词汇歧义 [J].
刘宇红 .
外语学刊, 2002, (01) :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