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地区论坛的效力评估——一种理性主义视角

被引:9
作者
陈寒溪
机构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交学系
关键词
东盟地区论坛; 效力评估; 制衡效力; 制度效力; 理性主义;
D O I
10.13569/j.cnki.far.2008.05.009
中图分类号
D73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不同的理论框架来评估国际制度的效力,必然导致不同的评估结果。在评估东盟地区论坛的效力时,建构主义者强调论坛的建构效力,现实主义者强调论坛的制衡效力,制度主义者强调论坛的制度效力。当前大部分研究都采用建构主义理论工具来评估论坛的建构效力,对论坛的制衡效力和制度效力的认识不够充分。本文从理性主义视角出发,根据现实主义标准来评估东盟地区论坛的制衡效力,根据制度主义来评估东盟地区论坛的制度效力。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4+5 +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霸权国对多边主义制度的有限参与——以冷战后美国参与东盟地区论坛为例 [J].
刘宏松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7, (04) :67-76
[2]   中国地区主义政策的战略效应 [J].
孙学峰 ;
陈寒溪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6, (05) :26-30+5
[3]   国际制度的有效性:以联合国为例 [J].
贾烈英 .
国际政治科学, 2006, (01) :86-116+4
[4]   中国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动因 [J].
姜宅九 .
国际政治科学, 2006, (01) :1-27+4
[5]   权力、机制与认同——对美国东盟地区论坛政策演变的分析 [J].
陈奕平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6, (01) :29-35+5
[6]   东盟地区论坛的目标及大国的立场 [J].
喻常森 .
东南亚研究, 2000, (04) :22-26
[7]   印度与东盟建立伙伴关系的发展前景及其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J].
刘善国 .
南亚研究季刊, 1999, (03) :43-51
[8]  
建构安全共同体[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加)阿米塔·阿查亚(AmitavAcharya)著, 2004
[9]  
从哑铃到橄榄[M]. 世界知识出版社 , 苏浩, 2003
[10]  
和平的纬度[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门洪华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