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盆地西南缘油气运移和成藏期次

被引:11
作者
王雪玲
刘中戎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分公司研究院
关键词
含氮化合物; 流体包裹体; 成藏期次; 成藏模式; 江汉盆地西南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地球化学变化特征对比分析,指出江汉盆地西南缘的油气主运移方向是由北边的主生油凹陷(梅槐桥凹陷)向南(复兴场、采穴区带)运聚;利用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和显微荧光分析等方法技术,对江汉盆地西南缘的成藏期次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存在2期充注期:下第三系荆沙组沉积早期和下第三系潜江组沉积中、晚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种成藏模式:源内—断鼻—相控油气成藏模式(自生自储)、源内—断鼻—断控油气成藏模式(下生上储)以及源边—断块—断裂和相控油气成藏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4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胡见义等著, 1991
[2]   泥岩涂抹系数及其在断层侧向封闭性研究中的应用 [J].
傅广,曹成润,陈章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06) :38-41+95
[3]   断层封闭性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J].
付广 ;
孟庆芬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2, (Z1) :40-44
[4]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油气成藏期分析 [J].
卢明国 ;
童小兰 ;
王必金 .
石油实验地质, 2004, (01) :28-30
[5]   断裂带封闭势研究及应用 [J].
史文东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04) :16-18+82
[6]   关于用包裹体研究油气成藏期次问题的探讨 [J].
赵力彬 ;
黄志龙 ;
高岗 ;
姚力争 ;
杨宪章 ;
赵宝顺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06) :6-9+18+81
[7]   油气地球化学新技术新方法 [J].
秦建中 ;
钱志浩 ;
曹寅 ;
张美珍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5) :99-108
[8]   关于地下断层封闭性的讨论——以东营凹陷为例 [J].
王志欣 ;
信荃麟 .
高校地质学报, 1997, (03) :54-61
[9]   有机包裹体技术在油气运移与聚集中的应用研究 [J].
侯建国 ;
任丽华 ;
董春梅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4) :409-413
[10]   断层不同输导通道封闭机理及其研究方法 [J].
付广 ;
刘洪霞 ;
段海风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4) :404-408+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