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油气成藏期分析

被引:13
作者
卢明国
童小兰
王必金
机构
[1]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湖北潜江 
[3] 湖北潜江 
[4] 长江大学生物工程系
[5] 湖北荆州 
[6]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系
[7] 北京 
关键词
地质要素; 含油气系统; 油气藏形成期; 江陵凹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根据油-岩对比分析,认为江陵凹陷存在两个含油气系统:沙市组上段—新沟咀组下段含油气系统和潜江组含油气系统。前一含油气系统形成期为沙市组上段—荆河镇组沉积期,油气藏主要形成期为潜江组—荆河镇组沉积期,其后为改造期,由于广泛发育的断层在油气输导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致使该油气系统具有多层位同期成藏特征,决定了在该凹陷应坚持多层系原、次生油藏并举的立体勘探方针,开拓新沟咀组上段、荆沙组和潜江组勘探领域;后一含油气系统为未熟—低熟含油气系统,应作为江陵凹陷一潜在的勘探领域进行侦察勘探。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江陵凹陷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J].
朱扬明,金迪威,张春明,文志刚,江继纲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5, (02) :26-32
[2]   江汉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研究 [J].
马安来 ;
李贤庆 ;
包建平 ;
熊波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2, (04) :367-371
[3]   断陷盆地油气成藏模式及分布特征 [J].
付广 ;
杨勉 .
石油实验地质, 2001, (04) :408-411+423
[4]   江汉盆地潜江组未熟烃源岩生油量预测的化学动力学法 [J].
蒲秀刚 ;
江继纲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0, (03) :241-244
[5]   江陵凹陷下第三系两个含油层系的油源分析 [J].
张青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 (04) :45-48+56
[6]   油气系统动力学的概念模型与方法原理——盆地模拟和油气成藏动力学模拟的新思路、新方法 [J].
吴冲龙 ;
王燮培 ;
毛小平 ;
何光玉 ;
刘海滨 ;
杨甲明 ;
吴景富 .
石油实验地质, 1998, (04)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