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余震序列震源机制的空间分段特征

被引:57
作者
王勤彩 [1 ,2 ]
陈章立 [1 ]
郑斯华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 河北省地震局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矩张量反演; 应力场; 分段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3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汶川地震序列周围450km范围内6个台站记录的宽频带波形数据,通过时间域矩张量反演方法,得到该地震序列88个地震的矩张量解.结果显示震源机制解类型具有明显的空间分段特征.沿着主破裂带方向自西南至东北共分为6段,震源机制类型由开始的逆冲为主,经过各种震源机制类型交替出现的过渡带,转变为以右旋走滑为主.在小鱼洞镇附近出现与主破裂正交的左旋走滑型地震.利用FMSI程序分别反演各段的应力场,发现沿着主破裂带方向自西南至东北,最大主应力方向由近EW向逐渐转变为NW-SE向,最后又转变为近EW向.
引用
收藏
页码:2348 / 235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徐锡伟
    闻学泽
    叶建青
    马保起
    陈杰
    周荣军
    何宏林
    田勤俭
    何玉林
    王志才
    孙昭民
    冯希杰
    于贵华
    陈立春
    陈桂华
    于慎鄂
    冉勇康
    李细光
    李陈侠
    安艳芬
    [J]. 地震地质, 2008, (03) : 597 - 629
  • [2]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复发周期和构造成因
    张培震
    徐锡伟
    闻学泽
    冉勇康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4) : 1066 - 1073
  • [3] 川西地区小震重新定位及其活动构造意义
    朱艾斓
    徐锡伟
    周永胜
    尹京苑
    甘卫军
    陈桂华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3) : 629 - 636
  • [4] 川西藏东地区的地壳P波速度结构[J]. 王椿镛,吴建平,楼海,周民都,白志明.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 [5]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GPS观测数据与速度场
    王琪
    张培震
    马宗晋
    [J]. 地学前缘, 2002, (02) : 415 - 429
  • [6] 川滇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研究
    王椿镛
    W.D.Mooney
    王溪莉
    吴建平
    楼海
    王飞
    [J]. 地震学报, 2002, (01) : 1 - 16
  • [7] 伽师强震群震源特征及震源机制力学成因分析
    周仕勇
    许忠淮
    陈晓非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5) : 654 - 662
  • [8] Performance test of an automated moment tensor determination system for the future "Tokai" earthquake
    Fukuyama, E
    Dreger, DS
    [J]. EARTH PLANETS AND SPACE, 2000, 52 (06): : 383 -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