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近地面大气颗粒物空间分布的监测与分析

被引:8
作者
赵宙 [1 ]
王赞红 [1 ]
张玉亮 [1 ]
张素敏 [1 ]
王云秀 [2 ]
机构
[1]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实验室
关键词
叶片滞尘量; 叶片滞尘颗粒粒度; 大叶黄杨; 空间变异;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8.03.016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城市近地面环境与人呼吸带高度范围相当,近地面大气颗粒物对行人健康有直接影响。当常规环境监测点位置和数量不足以全面反映近地表大气颗粒物空间分布状况时,选择合适的颗粒物载体显得十分必要。植物叶片的滞尘效应使之成为大气颗粒物的良好指标,尤其是常绿灌木叶片更能直接反映近地表环境悬浮颗粒物状况。以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的代表性城市石家庄市为研究区域,选择道路绿篱灌木大叶黄杨,于连续晴朗干燥天气条件下采集了3个5d周期内、63处样点的滞尘叶片样品,测试叶片滞尘量和滞尘颗粒物粒度,利用ArcGIS讨论叶片滞尘量和滞尘颗粒粒度的空间分布及空间变异特征。结果显示,石家庄市大叶黄杨叶片平均滞尘量为0.3843g·m-2·d-1(变化于0.0931~0.9155g·m-2·d-1),滞尘颗粒物粒度均值为1.9185μm(变化于1.3067~2.2500μm),98.27%的颗粒小于10μm,表明大叶黄杨叶片在城市近地表环境中对可吸入颗粒物有较好滞留性能,对行人呼吸健康有益。空间变异性分析表明,大叶黄杨叶片滞尘量和滞尘颗粒物粒度均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其中滞尘颗粒物粒度的块金值/基台值更小,即空间自相关性更强,表明滞尘颗粒物尺度除受局地污染源影响外,叶片表面属性因素起更重要作用;而滞尘量相对较大的块金值说明局地小尺度过程的影响不容忽视,即更易受到局地起尘源的影响。通过PM1、PM2.5、PM5、PM10等不同粒级颗粒物的分析表明,颗粒物越细其空间分布差异越大,这种细颗粒物的空间变化为进一步探讨城市不同地区人对大气颗粒物的暴露风险研究提供了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980 / 98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北京市秋季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研究 [J].
袁杨森 ;
刘大锰 ;
车瑞俊 ;
董雪玲 .
生态环境, 2007, (01) :18-25
[2]   北京市11种园林植物滞留大气颗粒物能力研究 [J].
王蕾 ;
高尚玉 ;
刘连友 ;
哈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4) :4597-4601
[3]   城市街道常绿灌木植物叶片滞尘能力及滞尘颗粒物形态 [J].
王赞红 ;
李纪标 .
生态环境, 2006, (02) :327-330
[4]   北京及华北平原边界层大气中污染物的汇聚系统——边界层输送汇 [J].
苏福庆 ;
任阵海 ;
高庆先 ;
张志刚 .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01) :21-25+33
[5]   当前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几个特征 [J].
任阵海 ;
万本太 ;
苏福庆 ;
高庆先 ;
张志刚 ;
洪钟祥 ;
胡非 ;
程水源 .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01) :1-6
[6]   陕西20种主要绿化树种滞尘能力的研究 [J].
康博文 ;
刘建军 ;
王得祥 ;
侯琳 .
陕西林业科技, 2003, (04) :54-56
[7]   城市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以哈尔滨市为例 [J].
柴一新 ;
祝宁 ;
韩焕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9) :1121-1126
[8]   合肥主要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初报 [J].
吴中能 ;
于一苏 ;
边艳霞 .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06) :780-783
[9]   长春市TSP与降尘中汞含量及其对地面汞贡献的比较研究 [J].
方凤满 ;
王起超 ;
李东侠 ;
刘清华 ;
赵国君 .
重庆环境科学, 2001, (03) :26-28+69
[10]   降水中汞及其它元素来源的识别分析 [J].
刘俊华 ;
mail.rcees.ac.cn ;
王文华 ;
mail.rcees.ac.cn ;
彭安 ;
mail.rcees.ac.cn .
环境科学, 2000, (02) :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