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秸秆还田与施氮后土壤活性碳、氮的变化

被引:19
作者
张娟霞 [1 ]
刘伟刚 [1 ]
宁媛 [1 ]
王朝辉 [1 ,2 ]
翟丙年 [1 ]
郑险峰 [1 ]
孙本华 [1 ]
机构
[1] 不详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5] 不详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施氮量; 微生物量碳、氮; 可溶性有机碳; 矿质氮;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8.03.033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和施氮后小麦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MBC、MBN)及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变化,以期为关中麦玉轮作区土壤肥力的提升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玉米秸秆全量还田(S+N)和秸秆不还田(N),副处理为3个不同施氮水平(0,168,252kg/hm2)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土壤MBC从小麦分蘖期至越冬期降低,此后至拔节期升高且达到峰值,拔节期至成熟期降低。各处理土壤DOC从分蘖期至拔节期增加,拔节期达到峰值,此后至成熟期降低;而土壤MBN的动态变化在整个生育期呈现降低的趋势。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MBC和DOC显著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平均分别提高6.7%和9.3%;秸秆还田后土壤MBN均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且在越冬期、拔节期和成熟期达显著水平;各处理的土壤MBC和MBN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还田处理的土壤DOC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平均增加11.8%;而秸秆不还田各处理中土壤DOC含量表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可见,秸秆还田有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的作用,而过量施用氮肥对活性碳氮的提高有抑制作用。因此,关中平原麦玉轮作区实行秸秆还田配合施用适量氮肥是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212 / 21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施氮对关中还田玉米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J]. 黄婷苗,王朝辉,侯仰毅,顾炽明,李晓,郑险峰.应用生态学报. 2017(07)
[2]   玉米秸秆配氮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土壤呼吸量的影响 [J].
庞荔丹 ;
孟婷婷 ;
张宇飞 ;
马昱萱 ;
周森 ;
王福林 ;
戴建军 .
作物杂志, 2017, (01) :107-112
[3]   长期定位施肥玉米生育期内微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 [J].
吴海燕 ;
范作伟 ;
孙甜田 ;
彭畅 ;
高洪军 ;
张秀芝 ;
李强 ;
刘淑霞 ;
朱平 .
玉米科学 , 2016, (02) :147-154+159
[4]   有机物料输入稻田提高土壤微生物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 [J].
陈安强 ;
付斌 ;
鲁耀 ;
段宗颜 ;
胡万里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21) :160-167
[5]   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华北农田玉米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J].
张星 ;
刘杏认 ;
张晴雯 ;
张庆忠 ;
任建强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 34 (10) :1943-1950
[6]   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 [J].
黄婷苗 ;
郑险峰 ;
侯仰毅 ;
李晓 ;
王朝辉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1 (04) :853-863
[7]   长期大量施肥增加设施菜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淋溶风险 [J].
张宏威 ;
康凌云 ;
梁斌 ;
陈清 ;
李俊良 ;
严正娟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21) :99-107
[8]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调控的影响 [J].
顾炽明 ;
郑险峰 ;
黄婷苗 ;
侯仰毅 ;
王朝辉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31 (05) :48-53+73
[9]  
黄土丘陵区不同坡向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J]. 赵彤,蒋跃利,闫浩,黄懿梅,安韶山.环境科学. 2013(08)
[10]  
黑土有机碳、氮及其活性对长期施肥的响应[J]. 骆坤,胡荣桂,张文菊,周宝库,徐明岗,张敬业,夏平平.环境科学.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