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盆地含油气成矿流体性质及其成藏-成矿作用

被引:32
作者
顾雪祥 [1 ]
李葆华 [2 ]
徐仕海 [2 ]
付绍洪 [3 ]
董树义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流体物理化学性质; 含油气成矿流体; 盆地流体; 成藏-成矿作用; 右江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右江盆地含油气成矿流体是一种多组分、多相态的不混溶体系,成藏流体具低温(多为90~160℃)和低盐度(多小于6wt%NaCl)的特征,其主要组分是有机质、CO2和H2O;金矿成矿流体以中低温(多集中于150~250℃)和低盐度(0.4~6.7wt%NaCl)为特征,其主要组分为H2O和CO2,次为烃类有机组分。盆地内古油藏与金矿床在空间上密切共存,在成藏和成矿流体活动时限上基本一致,在成因上一脉相承,表明两者均为盆地有机成矿流体演化的产物。加里东晚期至印支中期,"盆-台相间"的沉积构造格局为成矿和成藏奠定了物质基础,盆地有机成矿流体的活动使油气和金属分别聚集形成油气藏和金属矿床。印支晚期至燕山早期,伴随褶皱造山作用的盆地流体活动使油气的原始分布格局发生改变,并造成了油气和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带。燕山中晚期强烈的构造抬升剥蚀,使油气藏和金属矿床遭受强烈的破坏与改造。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4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川东北飞仙关组包裹体特征及其在天然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J].
谢增业 ;
单秀琴 ;
李剑 ;
胡国艺 ;
高嘉玉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6, (01) :49-54
[2]   油气包裹体在油气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概念、分类、形成机制及研究意义 [J].
潘立银 ;
倪培 ;
欧光习 ;
丁俊英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6, (01) :19-28
[3]  
滇-黔-桂地区右江盆地流体流动与成矿作用[J]. 王国芝,胡瑞忠,苏文超,朱赖民.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S1)
[4]   济阳坳陷油田卤水溶解金属元素的初步实验研究 [J].
曹辉兰 ;
华仁民 ;
饶冰 ;
裘丽雯 .
地质论评, 2002, (04) :444-448
[5]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隆起早古生代油气藏形成的期次与时间研究 [J].
王建宝 ;
郭汝泰 ;
肖贤明 ;
刘祖发 ;
申家贵 .
沉积学报, 2002, (02) :320-325+332
[6]   应用储层流体包裹体信息研究天然气气藏的成藏时间 [J].
肖贤明 ;
刘祖发 ;
刘德汉 ;
米敬奎 ;
申家贵 ;
宋之光 .
科学通报, 2002, (12) :957-960
[7]   滇西北兰坪铅锌银铜矿田含烃富CO2成矿流体及其地质意义 [J].
薛春纪 ;
陈毓川 ;
杨建民 ;
王登红 ;
徐珏 .
地质学报, 2002, (02) :244-253
[8]   试论中国陆相油气侧向源——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的拓展和运用 [J].
陈衍景 ;
张静 ;
刘丛强 ;
何顺东 .
地质论评, 2001, (03) :261-271
[9]   东营凹陷油气充注历史的流体包裹体分析 [J].
邱楠生 ;
金之钧 ;
胡文喧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95-97+103
[10]   沉积盆地动力学与盆地流体成矿 [J].
刘建明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0, (02) :7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