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方稻区早灿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演变

被引:4
作者
姚文辉
梁康迳
周以飞
机构
[1] 福建省农业厅植保站!
[2] 福建农业大学作物学院!
关键词
早籼; 品种演变; 产量构成因素; 农艺性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10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南方稻区不同年代育成并大面积推广的23个早籼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在早籼品种更替中,单株产量、每穗粒数、结实率显著提高;生育期延长、植株增高;单株有效穗数、主穗长、千粒重和叶片长宽趋于稳定。决定早籼品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每穗粒数。育种上,应主攻穗粒数,适当增加株高和穗长,在增加株高的同时,重点对基部节间的有效选择,以增强抗倒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江苏省五十年代以来中籼稻品种产量及有关性状的演变 [J].
姚立生 ;
高恒广 ;
杨立彬 ;
何顺椹 ;
顾根宝 ;
孙明法 ;
顾来顺 .
江苏农业学报, 1990, (03) :38-44
[2]   太湖地区水稻品种的演变和利用 [J].
郭二男 ;
华国怀 ;
高建春 ;
虞建平 ;
万建伟 ;
王才林 ;
钟达兴 .
江苏农业学报, 1986, (04) :42-44
[3]   水稻矮秆早籼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 [J].
徐国生 .
遗传, 1985, (03) :12-14
[4]  
中国水稻品种及其系谱.[M].林世成;闵绍楷 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5]  
农业试验统计BASIC程序.[M].翟婉萱;佟立伟编著;.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6]  
作物数量遗传.[M].刘来福 编著.农业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