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地区水稻品种的演变和利用

被引:4
作者
郭二男
华国怀
高建春
虞建平
万建伟
王才林
钟达兴
机构
[1] 苏州职业大学农业分校
[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3] 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演变; 利用; 水稻品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材料和方法 主要以解放以来太湖地区四个不同年代推广种植的水稻改良品种为对象,了解性状演变趋势。1984,1985年水稻生长季节,选用了解放后本地区不同年代推广的20个代表品种,如50年代有412,853,老来青,老虎稻;60年代有桂花黄,沪选19,嘉农33;70年代有南粳33,旗粳52,苏粳2号,农虎3-2,农虎6号,昆农选16,农桂早3-7,昆稻2号;80年代有盐粳902,紫金糯,早单八,测21,8227等,随机区组,三次重复。六行区,行长2米。单本栽,株行距16×16厘米。5月16日播种,6月19日移栽。 抽穗期、成熟期分别于小区随机取样2穴,测定单株叶面积和各叶、鞘干重;抽穗期用量角器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长江下游地区小麦品种更替中产量及有关性状的演变与发展方向 [J].
吴兆苏 ;
魏燮中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4, (03) :14-22
[2]   春小麦育种与其品种演变 [J].
祁适雨 .
中国农业科学, 1984, (02) :34-40
[3]   粳稻腹白米的研究 [J].
郭二男 ;
潘增 ;
王才林 ;
卢少华 .
作物学报, 1983, (01) :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