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育高含油量双低油菜品种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75
作者
李云昌
胡琼
梅德圣
李英德
徐育松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
关键词
高含油量; 中油杂8号; 中油杂11; 生产效益; 双低油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4 [油菜籽(芸薹)];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含油量作为油菜生产最终目标性状产油量的组成因素,与油菜生产效益的提高息息相关。在目前我国油菜产量水平已得到相当程度提高的前提下,培育高含油量油菜品种是进一步发展油菜产业的必由之路。根据油菜含油量的遗传特点,结合培育高含油量杂交油菜品种中油杂8号和中油杂11的体会,提出了除了利用黄籽以外,培育大粒和适宜植株形态性状的品种也是提高油菜含油量的重要途径。初步构建了高含油量油菜品种的形态组成,并基于近年来参加和通过国家区域试验的冬油菜品种含油量变化情况,展望了我国高含油量油菜育种的发展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优质油菜中油杂8号施用氮磷硼肥的产量和品质效应 [J].
李志玉 ;
胡琼 ;
廖星 ;
郭庆元 ;
秦亚平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5, (04) :59-63
[2]   高产油量优质杂交油菜中油杂8号的选育及优良特性 [J].
李云昌 ;
胡琼 ;
梅德圣 ;
李英德 ;
徐育松 .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11) :55-61
[3]   发展油菜生物柴油的潜力、问题与对策 [J].
王汉中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5, (02) :74-76
[4]   双低油菜核心竞争力研究——油菜栽培及其成本效益分析 [J].
傅寿仲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4, (03) :101-105
[5]   甘蓝型油菜主要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J].
廖淑梅 ;
徐洪志 ;
张大琼 ;
陈吉光 .
西南农业学报, 2004, (02) :152-155
[6]   油菜苔肥施用时期对高油品种产量及含油量的影响 [J].
徐素琴 ;
王润屹 ;
程旺大 .
农业与技术, 2004, (01) :57-60+64
[7]   抗菌核病双低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选育及其重要防御酶活性变化规律的研究 [J].
王汉中 ;
刘贵华 ;
郑元本 ;
王新发 ;
杨庆 .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01) :23-28
[8]   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中油杂2号的选育 [J].
李云昌 ;
李英德 ;
徐育松 ;
黄永菊 ;
胡琼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2, (02) :74-76
[9]   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渝黄1号 [J].
谌利 ;
李加纳 ;
唐章林 ;
张学昆 .
中国种业, 2002, (03) :45-45
[10]   油菜含油量研究及高油分育种 [J].
甘功勋 ;
林树春 .
种子, 1997, (01) :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