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中部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方法

被引:14
作者
除多 [1 ,2 ]
普布次仁 [2 ]
德吉央宗 [2 ]
姬秋梅 [3 ]
唐洪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拉萨分部
[2] 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3] 西藏自治区畜牧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草地地上生物量; 估算方法; 西藏中部;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13.06.002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MODIS卫星遥感数据和NASA等提供的相关陆地数据产品,实现对西藏高原草地生物量定量化业务监测和草地退化研究,利用西藏高原中部2004年5—9月草地植被生长期的实测地上生物量,结合同期的MODIS 16 d合成产品MOD13Q1 NDVI和EVI数据,建立了草地生长期地上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和方法;同时,从植被非生长季等不同时段遥感监测业务需求出发,研究了以2个月为时间尺度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定量化监测和估算模型。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MODIS NDVI的指数函数模型是监测和估算西藏高原中部草地生长期地上生物量大小的最优模型,在所有模型中有最高的相关系数(0.778)和F检验值(127.557)。2.由于绿色植被所独有的光谱响应特征,无论是MODIS NDVI还是EVI,对植被生长期鲜草生物量估算的精度要好于总地上生物量。3.以2个月为时间尺度的监测结果来看,除1—2月草地总地上生物量和5—6月的鲜草生物量与MODIS NDVI之间分别表现为乘幂函数和线性关系外,其他都呈基于NDVI的指数函数关系,且相关系数都大于0.64,其中植被生长时期的相关系数要大于非生长季节;对于草地总地上生物量,最高的相关程度出现在8—9月,为0.749,最低出现在非生长季节1—2月,为0.644;对鲜草生物量估算,基于NDVI的相关系数都>0.73,最高的8—9月达0.826。
引用
收藏
页码:664 / 67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 [J].
孙鸿烈 ;
郑度 ;
姚檀栋 ;
张镱锂 .
地理学报, 2012, 67 (01) :3-12
[2]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库及其变化 [J].
方精云 ;
杨元合 ;
马文红 ;
安尼瓦尔·买买提 ;
沈海花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0, 40 (07) :566-576
[3]   藏北地区草地退化的时空分布特征 [J].
高清竹 ;
李玉娥 ;
林而达 ;
江村旺扎 ;
万运帆 ;
熊伟 ;
王宝山 ;
李文福 .
地理学报, 2005, (06) :87-95
[4]   中国草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J].
朴世龙 ;
方精云 ;
贺金生 ;
肖玉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4, (04) :491-498
[5]   植被指数研究进展:从AVHRR-NDVI到MODIS-EVI [J].
王正兴 ;
刘闯 ;
HUETE Alfredo .
生态学报, 2003, (05) :979-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