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群碳竞争力动态评价研究

被引:1
作者
叶文辉 [1 ]
黎金玲 [1 ,2 ]
郭海湘 [1 ]
叶争辉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3]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西监管局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碳竞争力; 主成分分析法; 城市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城市以集群的形式参与竞争已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城市集群而形成的城市群碳竞争力也将成为城市碳竞争力的集中展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和呼包鄂城市群等4个城市群2007—2011年的碳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呼包鄂城市群碳竞争力最强、武汉城市圈最弱,城市群的碳竞争力并不存在东中西部城市群依次变强或变弱的分布特点,各城市群在发展碳竞争力上各有优劣势。就此对我国城市群碳竞争力的提升提出可行性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25 / 2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转型期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模式研究[D]. 陈海秋.南京农业大学 2011
[2]   低碳经济的内涵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J].
庄贵阳 ;
潘家华 ;
朱守先 .
经济学动态, 2011, (01) :132-136
[3]   低碳经济统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J].
许涤龙 ;
欧阳胜银 .
统计与决策, 2010, (22) :21-24
[4]   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东部沿海6省市低碳发展现状为例 [J].
马军 ;
周琳 ;
李薇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 (22) :165-167
[5]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城市发展新路径研究——以上海为例 [J].
倪外 ;
曾刚 .
经济问题探索, 2010, (05) :38-42
[6]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J].
任福兵 ;
吴青芳 ;
郭强 .
江淮论坛, 2010, (01) :122-127
[7]   福建省低碳经济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 [J].
李军军 ;
周利梅 .
综合竞争力, 2011, (03) :75-80
[8]   我国低碳社会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J].
陈平 ;
余志高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 (06) :11-15
[9]   低碳竞争力驱动因素及作用机理——基于PLS-SEM模型的分析 [J].
卢愿清 ;
黄芳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 (09) :15-18
[10]   中国省域尺度低碳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评价 [J].
唐笑飞 ;
鲁春霞 ;
安凯 .
资源科学, 2011, 33 (04) :61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