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沿海潜在区域地震海啸风险分析

被引:6
作者
毛献忠 [1 ]
祝倩 [1 ]
Wei Yong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海洋学部
[2] NOAA Center for Tsunami Research,Pacific Marine Environmental Laboratory,NOAA
关键词
COMCOT模型; 地震海啸; 日本南海海槽; 冲绳海槽; 琉球海沟; 浙江沿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1.25 [海啸]; P738.4 [海底地震];
学科分类号
0707 ; 0708 ;
摘要
采用COMCOT海啸模型建立三重网格模型模拟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9.0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发生、发展以及在我国东南沿海传播过程。震源附近浮标站以及浙江沿海的潮位站实测资料验证结果显示,大部分监测站首波到达时间和海啸波的计算值相差在15%以内,表明模型可较好的模拟海啸在计算域内的传播过程。研究表明日本南海海槽、冲绳海槽以及琉球海沟南部是影响浙江沿海主要的区域潜在震源,通过情景计算分别模拟3个潜在震源9.1级、8.0级和8.7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对浙江沿海的海啸风险,计算结果表明,海啸波产生后可在3~8h内传至浙江省沿岸,海啸波达1~3m,最大可达4m,此时浙江沿岸面临ⅢⅣ级海啸风险,达到淹没至严重淹没等级。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温州瓯江口浅滩地区越洋海啸影响评估计算 [J].
王培涛 ;
于福江 ;
赵联大 ;
侯京明 .
海洋预报, 2013, 30 (04) :18-26
[2]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海啸越洋传播及对中国影响的数值分析 [J].
王培涛 ;
于福江 ;
赵联大 ;
范婷婷 ;
侯京明 .
地球物理学报, 2012, 55 (09) :3088-3096
[3]   冲绳海槽地区地震潜在海啸对中国东南沿海的影响研究 [J].
刘双庆 ;
朱元清 ;
梁明剑 ;
董非非 .
地震学报, 2012, 34 (03) :283-295+425
[4]   日本南海海槽俯冲增生楔前缘的构造变形特征 [J].
李春峰 ;
苏新 ;
姜涛 ;
Ujiie K ;
Fabbri O ;
Yamaguchi A ;
Chester F M ;
Kimura G .
地球科学进展, 2010, 25 (02) :203-211
[5]   东海海域潜在地震海啸的数值模拟初步研究 [J].
温燕林 ;
朱元清 ;
宋治平 ;
薛艳 ;
刘双庆 ;
董非非 .
地震学报, 2008, (05) :456-463+550
[6]   冲绳海槽南部基底构造特征 [J].
刘展 ;
赵文举 ;
吴时国 ;
范丰鑫 ;
孙鲁平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03) :814-824
[7]   南海地震与海啸 [J].
魏柏林 ;
康英 ;
陈玉桃 ;
李宏志 .
华南地震, 2006, (01) :47-60
[8]   我国海啸灾害及预警现状与建议 [J].
叶琳 ;
于福江 ;
吴玮 .
海洋预报, 2005, (S1) :147-157
[9]   中国古籍中的地震海啸记录 [J].
王锋 ;
刘昌森 ;
章振铨 .
中国地震, 2005, (03) :437-443
[10]   日本南海海槽地震区域应力场及其板块构造动力学特征 [J].
徐纪人 ;
赵志新 ;
河野芳辉 ;
木下肇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4) :488-494+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