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生态修复过程中不同森林植被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

被引:143
作者
刘霞
张光灿
李雪蕾
邢先双
赵玫
不详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水土保持系
[2] 泰安市泰山管理委员会 山东泰安
[3] 山东泰安
[4] 山东泰安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森林植被; 土壤入渗; 土壤贮水;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4.06.001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在山东省邹城市刘庄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内,对9种森林植被类型的土壤入渗和土壤贮水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种森林植被都具有明显的改良土壤水文物理性质、提高土壤入渗和贮水能力的作用,混交林的土壤入渗和贮水能力明显大于单纯林,单纯林的土壤饱和贮水量和土壤稳定入渗率分别比荒草坡地高33%和142%,而混交林的分别比荒草坡地高54%和358%。②各种森林植被对土壤(非毛管)滞留贮水功能的改善程度大于对土壤(毛管)吸持贮水功能的改善,混交林的土壤(毛管)最大吸持贮水量比荒草坡地高37%,而平均土壤(非毛管)最大滞留贮水量比荒草坡地高89%。③霍顿(Horton)入渗模型和通用经验入渗模型都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地区各种森林植被的土壤入渗过程,但菲利浦(Philip)模型对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较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烟台地区耕地资源流向及宏观驱动机制研究
    刘贤赵
    杜国云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6) : 22 - 26
  • [2] 红壤坡地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左长清
    胡根华
    张华明
    不详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06) : 89 - 91
  • [3]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探索与实践
    张小林
    [J]. 中国水土保持, 2003, (07) : 19 - 20
  • [4] 西部地区植被建设的主要途径探讨
    胡建忠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3) : 121 - 123
  • [5] 生态修复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梁宗锁
    左长清
    焦巨仁
    [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3, (01) : 20 - 24
  • [6] 西北地区生态修复的若干基本问题探讨
    毛德华
    夏军
    黄友波
    不详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01) : 15 - 18+28
  • [7]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建设的环境效应
    黄奕龙
    傅伯杰
    陈利顶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1) : 29 - 32
  • [8] 森林对水文过程影响研究进展
    张志强
    余新晓
    赵玉涛
    秦永胜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1) : 113 - 116
  • [9] 圆盘入渗仪法测定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渗透性试验研究
    许明祥
    刘国彬
    卜崇峰
    贾海燕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04) : 54 - 58
  • [10] 国外森林水文研究进展述评
    高甲荣
    肖斌
    张东升
    李迈和
    不详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1, (S1) : 60 - 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