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滴数浓度影响混合型层状云降水的数值模拟

被引:10
作者
杨正卿 [1 ,2 ]
银燕 [1 ]
刘聪 [3 ]
周毓荃 [4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2] 民航浙江空中交通管理分局
[3] 江苏省气象局
[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云滴数浓度; 混合型层状云; 降水;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2.03.012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使用耦合了Morrison双参数微物理方案的中尺度WRF模式V2.2,对2008年1月25—29日发生在我国南方的冰雪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在模式准确再现了此次天气过程形势演变特点的基础上,对模式微物理方案中云滴数浓度影响累积降水量的情况进行了敏感性试验,发现云滴数浓度对降水量的影响是复杂和非线性的。对此次天气过程中的微物理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从各种水成物粒子的发展演变上,讨论了云滴数浓度的增加在暖云和冷云两种降水机制上对降水产生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云滴数浓度越大,云水混合比就越大,云滴的尺度越小。雨滴对不同云滴数浓度的响应与云滴的情况相反,随着云滴数浓度的增加,雨滴数浓度减小,雨水也减少,暖云降水过程受到了抑制;冰晶和雪晶的数浓度的演变过程没有明显变化,而冰晶和雪晶的混合比是相应增加的,冷云降水过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从本文模拟的个例来看,设置不同云滴数浓度所得到的总累计降水量的差异在1%以内。总的来说,增加云滴数浓度,降水量会减少。从比例上来看,增加云滴数浓度对暖云降水过程的抑制作用比对冷云降水过程的增强作用更为显著,但是在本文模拟的个例中,冷云降水过程占主导地位,减少的降水和增加的降水的绝对值在同一个量级上并且数值相近,它们相互抵消后得到的结果是降水量变化的绝对值大大减小了,这解释了增加云滴数浓度后模拟的总累积降水量变化不明显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350 / 36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2008年1月中国南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特征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异常探讨
    彭艳
    王钊
    刘安麟
    张弘
    王敏
    [J].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 (05) : 634 - 640
  • [2] 一次山东半岛强冷流暴雪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苗春生
    谢洁
    王坚红
    张楠
    [J].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 (03) : 257 - 265
  • [3] 2008年初上海冰雪天气与冷空气路径的相关性研究
    陈永林
    邵玲玲
    漆梁波
    韩昌
    [J]. 气象科学, 2010, 30 (03) : 414 - 419
  • [4] 2008年初江苏暴雪天气的诊断分析
    王桂臣
    张红华
    姜有山
    王伯盛
    陈飞
    [J]. 气象科学, 2010, 30 (01) : 60 - 66
  • [5] 2008年初江苏暴雪天气的模拟分析
    胡玉玲
    韩桂荣
    谢义明
    杜正静
    吴海英
    [J]. 气象科学, 2010, 30 (01) : 55 - 59
  • [6] 2006年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浓度分布特征的模拟研究
    银燕
    崔振雷
    张华
    辛金元
    王莉莉
    [J]. 大气科学学报, 2009, 32 (05) : 595 - 603
  • [7] 2008年1月我国南方严重冰雪灾害过程分析
    陶诗言
    卫捷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 (04) : 337 - 350
  • [8] 三维冰雹分档强对流云数值模式研究Ⅰ.模式建立及冰雹的循环增长机制
    郭学良
    黄美元
    洪延超
    肖辉
    周玲
    不详
    [J]. 大气科学 , 2001, (05) : 707 - 720
  • [9] 云粒子谱演化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许焕斌
    段英
    [J]. 气象学报, 1999, (04) : 450 - 460
  • [10] 三维冰雹云催化数值模式
    洪延超
    [J]. 气象学报, 1998, (06) : 2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