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第三系油藏含油高度定量预测

被引:9
作者
赵乐强 [1 ,2 ]
宋国奇 [2 ]
宁方兴 [2 ]
向立宏 [2 ]
卓勤功 [2 ]
高磊 [2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地层油藏; 含油高度; 主控因素; 定量预测; 济阳坳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济阳坳陷第三系油藏总体上具有埋藏浅、圈源距离远、含油高度低、原油物性较差等特点。油藏含油高度主要受控于烃源岩排烃量、运移距离、输导层倾角、输导层毛细管阻力等4大因素。其中,烃源岩排烃量可用烃源岩压力系数梯度、运移距离可用圈源平面距离和圈源埋深差、输导层毛细管阻力可用圈闭储集层毛细管压力等参数进行表征。从62个地层油藏统计结果来看,含油高度与烃源岩压力系数梯度、输导层倾角呈较好正相关关系,而与圈源平面距离、圈源埋深差、储集层毛细管压力等呈较明显负相关关系。在含油高度与单因素关系分析基础上,通过多元回归,建立起了地层油藏含油高度多参数拟合关系式。应用结果表明,该拟合关系式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度较高,可用来对济阳坳陷第三系油藏含油高度进行定量预测。图3表1参14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油气运移特征 [J].
张春林 ;
高先志 ;
李彦霏 ;
马达德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3) :301-307
[2]   南堡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区带划分与评价 [J].
徐安娜 ;
董月霞 ;
邹才能 ;
汪泽成 ;
郑红菊 ;
王旭东 ;
崔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3) :272-280
[3]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二次运移动力条件 [J].
刘新社 ;
席胜利 ;
黄道军 ;
张清 ;
王欣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2) :143-147
[4]   陆相断陷盆地断-拗转换体系与地层超覆油藏“T-S”控藏模式——以济阳坳陷第三系为例 [J].
宋国奇 .
地质学报, 2007, (09) :1208-1214
[5]   沉积盆地岩性地层圈闭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J].
刘震 ;
赵阳 ;
金博 ;
刘俊榜 ;
许晓明 ;
梁全胜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1-5+111
[6]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胜利油区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充满度主控因素剖析 [J].
陈科贵 ;
张学才 ;
何家雄 ;
温长云 ;
魏兆亮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3) :366-369
[7]   东营凹陷岩性油藏含油性定量预测 [J].
张俊 ;
庞雄奇 ;
姜振学 ;
邵振军 ;
陈冬霞 ;
王亮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06) :54-59
[8]   济阳坳陷大芦家区块薄储集层预测研究 [J].
国庆鹏 ;
金振奎 ;
曹志军 ;
侯战胜 ;
程同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5) :82-85
[9]   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主控因素及其模糊综合评价 [J].
万晓龙 ;
邱楠生 ;
张善文 ;
曾溅辉 ;
张振红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3, (03) :33-35+38+4
[10]   济阳坳陷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充满度大小及其主控因素 [J].
曾溅辉 ;
张善文 ;
邱楠生 ;
姜振学 .
地球科学, 2002, (06) :729-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