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油气运移特征

被引:13
作者
张春林 [1 ]
高先志 [2 ]
李彦霏 [3 ]
马达德 [4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
[4]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尕斯库勒油田; 含氮化合物; 原油; 油气运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尕斯库勒油田是柴达木盆地油气最富集的地区,发育了E31油藏和N1—N21油藏。对这两个油藏48个原油样品进行了常规柱色谱分离,应用含氮化合物参数并结合其复杂背斜构造的地质背景、E31和N1—N21油藏砂体展布及E31油藏解剖研究,系统分析了该区深、浅油藏原油的运移方向和油气充注点。E31油藏Ⅰ+Ⅱ和Ⅲ+Ⅳ油层组油气运移方向为从背斜中北部向南北两侧运移,其油源区为茫崖凹陷和尕斯断陷;Ⅰ+Ⅱ油层组的油气注入点为背斜中部的9-7井的两侧,而Ⅲ+Ⅳ油层组油气注入点为8-34井和9-38井的位置;N1—N21油藏中的油气沿着整个断层面向上运移到储集层内并聚集成藏,油源区主要为茫崖凹陷。尕斯库勒油田的主要运移通道为断层和砂岩储集体,形成以背斜为主的油气藏。图8表1参12
引用
收藏
页码:301 / 30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新思路 [J].
郑亚东 ;
莫午零 ;
张文涛 ;
关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1) :13-18
[2]   油气藏的年龄 [J].
李明诚 ;
马成华 ;
胡国艺 ;
单秀琴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6) :653-656
[3]   歧口凹陷油气聚集量模拟 [J].
李大伟 ;
李明诚 ;
王晓莲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2) :167-171
[4]   柴达木盆地西部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成藏条件与机制 [J].
段毅 ;
彭德华 ;
张辉 ;
吴保祥 ;
郑朝阳 ;
王传远 .
沉积学报, 2005, (01) :150-155
[5]   尕斯库勒油田原油含氮化合物油气运移效应 [J].
段毅 ;
郑朝阳 ;
张辉 ;
吴保祥 .
天然气工业, 2004, (11) :26-28+12
[6]   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原油油源特征及成藏分析 [J].
朱扬明 ;
翁焕新 ;
苏爱国 ;
张大江 ;
邹华耀 .
地质学报, 2004, (02) :253-262
[7]   利用非烃技术探讨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的充注模式 [J].
李素梅 ;
刘洛夫 ;
王铁冠 ;
郭绍辉 ;
黎茂稳 .
地球科学, 2001, (06) :621-626
[8]   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作为油气运移指标有效性的对比研究 [J].
李素梅 ;
李素梅 ;
刘洛夫 ;
王铁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4) :95-98+115
[9]  
Geo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of Middle Devonian oils in NW Alberta, Canada: possible source and maturity effect on pyrrolic nitrogen compounds[J] . Maowen Li,M.G. Fowler,M. Obermajer,L.D. Stasiuk,L.R. Snowdon.Organic Geochemistry . 1999 (9)
[10]  
Effect of maturity and petroleum expulsion on pyrrolic nitrogen compound yields and distributions in Duvernay Formation petroleum source rocks in central Alberta, Canada[J] . Maowen Li,Huanxin Yao,L.D. Stasiuk,M.G. Fowler,S.R. Larter.Organic Geochemistry . 1997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