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原油油源特征及成藏分析

被引:16
作者
朱扬明
翁焕新
苏爱国
张大江
邹华耀
机构
[1]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3]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原油; 运移; 成藏; 含氮化合物; 生物标志物; 尕斯库勒油田; 柴达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系统剖析尕斯库勒油田浅层(N1-N2~1)和深层(E3~1)油藏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划分原油类型基础上,用中性氮化合物作为原油运移的示踪性指标,追溯油藏原油的运移方向和路径;并利用含油包裹体测温资料,结合地层沉降热演化史,确定原油成藏期。研究结果表明,尕斯库勒浅层与深层油藏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有明显差别,分别来自不同的油源;在浅层和深层油藏内部原油也并非来自单一油源。运移参数显示,尕斯库勒浅层油藏原油来自茫崖凹陷,沿油砂山大逆断层从构造东侧注入油藏。深层油藏有两个原油注入点,一是来自茫崖凹陷的原油从东北方向沿油藏北端的Ⅺ号断层注入,由北往南运移;二是从构造西侧的Ⅲ号断层注入。尕斯库勒浅层油藏原油在约9Ma前开始注入成藏,延续至今;深层油藏原油成藏期较早,为前29.5~3Ma。
引用
收藏
页码:253 / 26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原油油源特征及成藏分析 [J].
朱扬明 ;
翁焕新 ;
苏爱国 ;
张大江 ;
邹华耀 .
地质学报, 2004, (02) :253-262
[2]   柴达木盆地西部原油极性化合物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J].
段毅 ;
王智平 ;
张晓宝 ;
张辉 ;
周世新 .
地质学报, 2003, (03) :414-422
[3]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的形成途径与运聚方式 [J].
张晓宝 ;
徐自远 ;
段毅 ;
马立元 ;
孟自芳 ;
周世新 ;
贺鹏 .
地质论评, 2003, (02) :168-174
[4]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生物气横向运聚成藏研究 [J].
李本亮 ;
王明明 ;
魏国齐 ;
张道伟 ;
王金鹏 .
地质论评, 2003, (01) :93-100
[5]   利用非烃技术探讨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的充注模式 [J].
李素梅 ;
刘洛夫 ;
王铁冠 ;
郭绍辉 ;
黎茂稳 .
地球科学, 2001, (06) :621-626
[6]   应用含氮化合物探讨新疆轮南油田油气运移 [J].
王铁冠 ;
李素梅 ;
张爱云 ;
张水昌 .
地质学报, 2000, (01) :85-93
[7]  
轻烃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M].林壬子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