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深松耕降低土壤紧实度提高棉花产量与种籽品质

被引:39
作者
王慧杰 [1 ,2 ]
郝建平 [1 ]
冯瑞云 [3 ]
南洋 [4 ]
杨淑巧 [2 ]
南建福 [2 ]
机构
[1]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3]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4]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棉花; 土壤; 品质控制; 微孔穴深松耕; 土壤紧实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 [棉];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长期传统耕作导致土壤紧实形成犁底层是影响农田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的关键障碍因子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于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在山西运城南花农场开展为期1 a的大田试验,对比研究微孔深松耕技术和旋耕机旋耕15~20 cm的传统耕作方法对土壤紧实度以及棉籽品质性状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深松耕技术较传统耕作方式,棉花苗期犁底层40 cm处土壤紧实度由9 069.70降低到558.80 k Pa,吐絮期犁底层40 cm处的土壤紧实度由8 089.70降低到1 174.20 k Pa,吐絮期0~40 cm土层中微孔深松耕土壤容重最大为1.05 g/cm3,传统耕作最大为1.56 g/cm3;在>30 cm土层中,微孔深松耕的总根量比传统耕作方式多187.03%;微孔深松耕处理棉株棉铃的5室铃率较传统耕作增加15.00%,每个棉瓤的种子数平均增加1~2粒;棉籽的籽指、密度、绒长均明显增加,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单株铃数比传统耕作增加6.34%,铃质量增加5.75%,皮棉产量增加10.12%。效益分析表明,采用微孔穴深松耕作种植棉花,每公顷净收益增加3 338.00元。该研究揭示了微孔深松耕作可有效打破犁底层,具有疏松土壤紧实度,并提高棉籽品质增加棉花产量,为该项技术应用于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小麦秸秆还田和施钾对棉花产量与养分吸收的效应 [J].
张凡 ;
睢宁 ;
余超然 ;
刘瑞显 ;
杨长琴 ;
宋光雷 ;
孟亚利 ;
周治国 .
作物学报, 2014, 40 (12) :2169-2175
[2]   The impacts of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on crop yield in China depend on specific practices, crops and cropping regions [J].
Chengyan Zheng ;
Yu Jiang ;
Changqing Chen ;
Yanni Sun ;
Jinfei Feng ;
Aixing Deng ;
Zhenwei Song ;
Weijian Zhang .
The Crop Journal, 2014, 2 (05) :289-296
[3]   棉花田间管理技术 [J].
李贞 .
现代农业科技, 2014, (14) :61-62
[4]   不同耕作方式对夏玉米田土壤水分调控效应 [J].
常晓 ;
魏克明 ;
王和洲 ;
杨慎骄 ;
邵扬 ;
齐爽 ;
王同朝 .
灌溉排水学报, 2012, 31 (04) :75-78
[5]   辽西地区土壤耕层及养分状况调查分析 [J].
白伟 ;
孙占祥 ;
郑家明 ;
刘洋 ;
侯志研 ;
冯良山 ;
杨宁 .
土壤, 2011, 43 (05) :714-719
[6]   半干旱区中耕深松对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J].
肖继兵 ;
孙占祥 ;
杨久廷 ;
张玉龙 ;
郑家明 ;
刘洋 .
土壤通报, 2011, 42 (03) :709-714
[7]   深松和尿素类型对不同玉米品种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胡恒宇 ;
李增嘉 ;
宁堂原 ;
王瑜 ;
田慎重 ;
仲惟磊 ;
张总正 .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 (09) :1963-1972
[8]   紧实胁迫对不同土壤类型玉米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J].
王群 ;
张学林 ;
李全忠 ;
薛帅 ;
李潮海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21) :4356-4366
[9]   关中地区耕作方法与土壤紧实度时空变异及其效应分析 [J].
焦彩强 ;
王益权 ;
刘军 ;
赵加瑞 ;
宋晓燕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03) :7-12
[10]   美国保护性耕作发展动向 [J].
高焕文 .
北京农业, 2008, (22) :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