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9 条
河南省洛宁县寨凹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
被引:24
作者:
邓小华
[1
]
陈衍景
[1
,2
]
姚军明
[2
]
李文博
[1
]
李诺
[1
]
王运
[1
]
糜梅
[2
]
张颖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寨凹钼矿床;
矿床地质;
流体包裹体;
侵入岩有关的钼矿;
东秦岭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65 [钼];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寨凹钼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熊耳地体,矿床定位受马超营断裂带的次级断裂控制,矿体呈脉状赋存于太华超群石板沟组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中。成矿过程包括3个阶段:石英-辉钼矿阶段(Ⅰ)、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石英-碳酸盐阶段(Ⅲ),其中,Ⅰ阶段为主成矿阶段。寨凹钼矿床可见2类流体包裹体,即水溶液型和含子晶包裹体;激光拉曼指示包裹体成分主要为H2O。从早到晚,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从Ⅰ阶段100~260℃,经Ⅱ阶段110~160℃,变化为Ⅲ阶段120~180℃,矿床总体属于低温热液矿床;流体包裹体盐度从Ⅰ阶段的2~25wt%NaCl.eqv演化至Ⅱ阶段的6~30wt%NaCl.eqv,然后降为Ⅲ阶段的7~25wt%NaCl.eqv。Ⅰ阶段均一温度范围宽广、流体包裹体盐度由双峰式演化为单峰式以及包裹体温度-盐度双变图的负相关性指示了流体混合是主要的成矿机制。寨凹钼矿流体包裹体以高密度、高盐度的低温低压流体为特征,是含CaCl2流体参与成矿的结果,热的岩浆流体与冷的含CaCl2的卤水的混合,导致了辉钼矿的沉淀。寨凹钼矿床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与侵入岩相关的成矿系统一致,指示其成因类型为与侵入岩有关的钼矿床。
引用
收藏
页码:1250 / 1266
页数:1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