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所致呼吸衰竭及无创通气治疗

被引:19
作者
韩芳
江宇泳
郑建红
胡征
高占成
何权瀛
陈尔璋
机构
[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北京地坛医院内科,北京电力医院呼吸科,浙江慈溪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1.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回顾性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特点 ,探讨应用无创正压通气 (NPPV)治疗的策略。方法  2 0 0 3年 4月 2 2日~ 5月 1日 ,12 0例临床符合SARS诊断标准的患者入住北京地坛医院 (SARS专科医院 )的 4个病区 ,30例患者 (占 2 5 % )在病程中出现呼吸衰竭 ,达到急性肺损伤 (ALI)和 (或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诊断标准。 2 8例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主要观察指标 :(1)住院期间的血气分析、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 (SpO2 )及呼吸频率 ,特别是上机前、上机后 1h及撤机后的结果 ;(2 )放射学检查或临床提示住院后新出现的气胸、纵隔气肿、心包积气及皮下气肿 ;(3)应用无创通气的天数 ;(4 )需气管插管行有创通气的患者数 ;(5 )患者的病死率 ;(6 )一线医务人员因护理治疗无创通气SARS患者而感染SARS的情况。结果统计 30例患者在整个病程中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变化情况 ,16例 (5 3% )患者出现CO2 潴留 ,PaCO2为 4 5~ 5 6mmHg ,平均 (4 8± 4 )mmHg。NPPV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 (PaO2 )、SpO2 、氧合指数及呼吸频率均显著改善 (P均 <0 0 1) ,但pH及PaCO2 的变化并不明显。 18例患者成功撤机 ,应用NPPV的时间为5~ 30d ,平均 (10± 6 )d。除 1例不能耐受BiPAP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治疗及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 [J].
刘晓青 ;
陈思蓓 ;
何国清 ;
黎毅敏 ;
何为群 ;
陈荣昌 ;
钟南山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3, (06) :12-16
[2]   海峡两岸预防控制非典型肺炎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J].
高健 .
中华医学杂志, 2003, (09) :8-12
[3]  
Our strategies for fighting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 SARS). Zhong NS, Zeng GQ.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