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异形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

被引:14
作者
刘晓晴 [1 ]
常宗强 [1 ]
马亚丽 [1 ]
吴雨霞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阿拉善荒漠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
[2]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 季节变化;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披针形叶; 卵圆形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2.11 [杨];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荒漠地区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叶片为多态形,呈现出由披针形叶到锯齿卵圆形叶的规律性变化。为了研究胡杨异形叶的电子传递和光能吸收、分配和耗散对额济纳荒漠地区的适应特征,分别连续测定了生长季内胡杨两种典型叶片(披针形叶和锯齿卵圆形叶)的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1)锯齿卵圆形叶的光系统Ⅱ(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光能利用参数(PI)高于披针形叶,QA的积累量(Vj)、QA还原的相对速率(Mo)小于披针形叶;(2)锯齿卵圆形叶的反应中心密度(RC/CSo)、单位横截面积上电子传递能量(ETo/CSo)高于披针形叶,单位横截面积上耗散的能量(DIo/CSo)以及单位反应中心上的能量流参数(ABS/RC、ETo/RC、TRo/RC、DIo/RC)低于披针形叶;(3)锯齿卵圆形叶用于光化学反应和电子传递的能量比例(ΦPo、Ψo、ΦEo)大于披针形叶,非光化学猝灭的最大量子产额(ΦDo)小于披针形叶。这说明,胡杨锯齿卵圆形叶相对披针形叶具有更有效的能量分配策略,对极端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更强。
引用
收藏
页码:704 / 71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高温对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光系统Ⅱ的影响 [J].
陈凤丽 ;
靳正忠 ;
李生宇 ;
徐新文 ;
李磊 .
中国沙漠, 2013, 33 (05) :1371-1376
[2]   水分胁迫对东方百合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J].
张亚娟 ;
谢忠奎 ;
赵学勇 ;
安丽萍 ;
高宏 .
中国沙漠, 2011, 31 (04) :884-888
[3]   高温强光对温州蜜柑叶绿素荧光、D1蛋白和Deg1蛋白酶的影响及SA效应 [J].
邱翠花 ;
计玮玮 ;
郭延平 .
生态学报, 2011, 31 (13) :3802-3810
[4]   胡杨异形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对高温的响应 [J].
王海珍 ;
韩路 ;
徐雅丽 ;
王琳 ;
贾文锁 .
生态学报, 2011, 31 (09) :2444-2453
[5]   额济纳绿洲胡杨的光合特征及其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 [J].
常宗强 ;
冯起 ;
苏永红 ;
吴雨霞 ;
司建华 ;
席海洋 .
干旱区地理, 2006, (04) :496-502
[6]   胡杨多形叶气孔特征及光合特性的比较 [J].
郑彩霞 ;
邱箭 ;
姜春宁 ;
高荣孚 ;
汪万福 .
林业科学, 2006, (08) :19-24+147
[7]   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在光合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J].
李鹏民 ;
高辉远 ;
Reto JStrasser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5, (06) :559-566
[8]   黑河流域几个主要植物种光合特征的比较研究 [J].
龚吉蕊 ;
赵爱芬 ;
苏培玺 ;
黄承红 .
中国沙漠, 2005, (04) :587-592
[9]   胡杨多态叶光合速率与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 [J].
邱箭 ;
郑彩霞 ;
于文鹏 .
吉林林业科技, 2005, (03) :19-21
[10]   额济纳生态环境退化及成因分析 [J].
苏永红 ;
冯起 ;
吕世华 ;
张艳武 ;
司建华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4, (02) :264-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