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东南盆地南部中新统生物礁的识别

被引:23
作者
张永贵 [1 ]
宋在超 [2 ]
周小进 [2 ]
武丽 [1 ]
张玺科 [1 ]
冉静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地震反射特征; 泥底辟; 生物礁; 中新统; 琼东南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琼东南盆地南部地区在新近纪中新世梅山组沉积时期具有适合生物礁发育的古地理条件。近来在该区域采集的地震资料发现在梅山组地层存在典型的丘状反射,主要分布在古隆起上,底平顶凸,顶底界面清晰,反射能量强,内部具前积或杂乱反射,两翼见上超,顶部为披覆沉积,波阻抗值为(8~10)×106kg/(m2.s),目前初步研究认为该套地层为生物礁建造。文章还从区域沉积背景、丘状体发育部位以及地震反射特征等方面对生物礁和泥构造两类地震反射异常体加以分析和对比,排除梅山组发育泥底劈的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07 / 309+313 +31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发育特征附视频 [J].
吴时国 ;
袁圣强 ;
董冬冬 ;
米立军 ;
张功成 .
海洋与湖沼, 2009, (02) :117-121
[2]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分析与油气聚集[M]. 科学出版社 , 龚再升等著, 1997
[3]  
Late leaching under deep burial conditions: a case study from the Miocene Zhujiang Carbonate Reservoir, South China Sea[J] . U. Sattler,V. Zampetti,W. Schlager,A. Immenhauser. &nbsp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2004 (8)
[4]  
Late Leachingunder deep burial conditions:a case study from the MioceneZhujiang Carbonate Reservoir,South China Sea. Sattler U,Zampetti V,Schlager W,et al. Marineand Petroleum Geology . 2004
[5]   生物礁是南海北部深水区的重要勘探领域 [J].
龚再升 .
中国海上油气, 2009, 21 (05) :289-295
[6]  
Seismic and geologicalcharacteristics of drowning events on carbonate platforms. Erlich R N,Barrett S F,Guo Baiju.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 . 1990
[7]   西沙中新世生物礁演化与藻类的造礁作用 [J].
许红 ;
蔡峰 ;
王玉净 ;
龚建明 ;
勾韵娴 ;
孙萍 ;
章炳高 ;
周良勇 .
科学通报, 1999, (13) :1435-1439
[8]   南海第三纪生物礁分布与古构造和古环境 [J].
邱燕 ;
王英民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1, (01) :65-67+69
[9]   莺歌海盆地底辟发育机理与流体幕式充注 [J].
郝芳 ;
李思田 ;
龚再升 ;
杨甲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6) :471-476
[10]   宝岛23-1构造生物礁地质评价 [J].
刘春兰 ;
冯正祥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3)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