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中的中国模式:内涵、特点和意义

被引:31
作者
胡键
机构
[1] 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所
关键词
中国模式; 北京共识; 发展战略; 软实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就像数年前对"北京共识"的争论一样,国内外学术界对当前的"中国模式"的研讨也是众说纷纭、歧见纷呈。中国模式既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应对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否定中国模式的存在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而主张"慎用"则是"惧外"的表现。实际上,中国在过去30年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外交各方面都创造性地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体制。这种体制概括起来就是中国模式。当然,中国模式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产物,切不可将它视为无所不包的大杂烩,而中国模式的意义也只能在特定的时空中发挥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1+187 +18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影响世界的中国理念 [J].
张维为 .
社会观察, 2010, (03) :20-23
[2]   国际发展格局中的中国模式 [J].
郑永年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5) :20-28+204
[3]   关于“中国模式”的几点思考 [J].
刘宝三 .
江汉论坛, 2009, (04) :67-71
[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中国模式”创造 [J].
乔榛 .
经济学家, 2009, (02) :14-20
[5]   国际发展视野中的中国经验 [J].
郑永年 .
开放时代, 2007, (04) :26-30
[6]   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研究的若干思考 [J].
庄俊举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5, (05) :24-28
[7]   热话题与冷思考(三十四)——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对话 [J].
俞可平 ;
庄俊举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4, (05) :4-9
[8]   超越“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的转型意义 [J].
何恒远 .
上海经济研究, 2004, (09) :15-19
[9]  
中国模式.[M].潘维; 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10]  
中国奇迹与中国发展模式.[M].韩保江; 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