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北部拉萨地块那曲地区约113Ma安山岩岩石成因与意义

被引:17
作者
黄玉 [1 ]
朱弟成 [1 ]
赵志丹 [1 ]
张亮亮 [2 ]
Don DEPAOLO [3 ]
胡兆初 [4 ]
袁洪林 [5 ]
莫宣学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加利福尼亚大学
[4]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5] 西北大学地质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古老岩石圈地幔; 早白垩世安山岩; 那曲; 安多微陆块; 北部拉萨地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西藏北部拉萨地块广泛分布着早白垩世岩浆岩,由于缺少高质量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其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迄今未能很好约束。本文报道了北部拉萨地块那曲地区安山岩的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数据。那曲安山岩锆石U-Pb年龄为112.7±0.7Ma。岩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U和轻稀土元素[(La/Yb)N=6.62~11.68],亏损Nb、Ta、P和Ti等高场强元素。样品具有较高的(87Sr/86Sr)i值(0.7100~0.7126)、负的全岩εNd(t)值(-10.5~-7.8)和负的锆石εHf(t)值(-9.9~-4.7),对应于古老的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1.5~1.8Ga)和锆石Hf同位素地幔模式年龄(1.0~1.6Ga)。综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区域构造背景研究认为,那曲地区安山岩形成于南向俯冲的班公湖-怒江洋壳岩石圈板片断离的背景,很可能是受早期流体/沉积物熔体交代富集的安多微陆块古老岩石圈地幔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并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
引用
收藏
页码:1603 / 161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 [31] The Lu-Hf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chondrite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mantle-crust system[J] . Janne Blichert-Toft,Francis Albarède.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199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