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意向动作编排与传统武德文化迷失——竞技武术对练套路设计思想重塑

被引:10
作者
张长思 [1 ]
丁传伟 [2 ]
张长念 [2 ]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2]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
关键词
武术对练; 暴力意向动作; 武德文化;
D O I
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13.03.012
中图分类号
G852 [中国武术];
学科分类号
040304 ;
摘要
近年来,全国竞技武术比赛对练套路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暴力意向动作,完全背离武术文化的本质属性,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解决问题。运用现场观摩、录像观察并结合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在厘清武术对练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揭示对练套路中暴力意向动作编排在传统武德文化迷失方面的各种表现;从分析武德文化内涵入手,指出这种对练套路编排思想不符合传统武德中"和合"、"仁爱"、"中庸"的思想和"内圣外王"的价值追求;解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重塑对练套路设计思想继而调整与修改现行竞赛规则,积极探索武术自身美学表达形式,提高创编者传统文化和武德文化水平,提高运动员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等。
引用
收藏
页码:229 / 23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1]  
暴力美学与道德底线[N]. 陶东风.中国艺术报. 2007 (003)
[12]  
儒学与社会现代化[M]. 广东教育出版社 , 姜林祥[美]薛君度主编, 2004
[13]  
中国传统文化精义[M].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钟明善, 2001
[14]  
礼的精神[M]. 吉林教育出版社 , 柳肃著, 1990
[15]  
长拳对练单刀对枪[M]. 人民体育出版社 , 张文广 编, 1982
[16]   情景在竞技武术套路编排中的运用 [J].
刘跃军 ;
郜子军 .
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 2004, (01) :52-54
[17]  
谁来为暴力美学负责?[J]. 朱大可.新闻周刊. 2003(01)
[18]   试论中国武术套路运动形式形成的渊源 [J].
李朝旭 ;
张继生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0, (03) :21-22
[19]   谈古代武侠的武德 [J].
谭正义 .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 (04) :27-31
[20]   析中华武术中的传统武德 [J].
周伟良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8, (03)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