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提高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被引:6
作者
刘向东
机构
[1]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潜在增长率; 供给侧;
D O I
10.16845/j.cnki.ccieeqqh.2017.02.010
中图分类号
F249.22 [劳动生产率];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经济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将成为保持中国经济社会中长期健康发展的主动力之一,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含金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助于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近年来,中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仍呈现上升态势,但增速呈放缓迹象,且不再具有全球领先优势。未来5~10年,中国劳动生产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依靠就业人口数量减少来实现,而应依靠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创新的效率来实现。政策措施主要是: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强化职业教育,培育创新创业的内在基因,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保护知识产权等。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102+136 +136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基于全劳动生产率的中国各产业生产率的测算 [J].
戴艳娟 ;
泉弘志 .
财经研究, 2014, 40 (12) :89-101
[2]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度与分解 [J].
张少华 ;
蒋伟杰 .
统计研究, 2014, 31 (03) :54-60
[3]   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迁:1978—2010年实证分析 [J].
邹心勇 ;
赵丽芬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3, (11) :51-55
[4]   资本深化带来了劳动生产率下降吗 [J].
吴海民 .
财经科学, 2013, (09) :40-50
[5]   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 [J].
蔡昉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01) :56-71+206
[6]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效率与潜在增长水平 [J].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
张平 ;
刘霞辉 ;
袁富华 ;
陈昌兵 ;
陆明涛 .
经济研究, 2012, 47 (11) :4-17+75
[7]   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赛跑 [J].
蔡昉 .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 2012, (03) :1-5
[8]   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分析与预测:2008~2020年 [J].
张延群 ;
娄峰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12) :137-145
[9]   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新的估计 [J].
吴延瑞 .
经济学(季刊), 2008, (03) :827-842
[10]   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及其因素分解 [J].
高帆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7, (04) :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