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地热测量

被引:17
作者
汪集旸
胡圣标
杨文采
程本合
程振炎
李铁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地温梯度; 热导率; 热流;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 苏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4.3 [地热测量];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的地温测量结果表明,深钻靶区地温梯度介于19-26℃/km,较大陆地区平均值(25-30℃/km)偏低,与德国大陆超深钻(21-28℃/km)相近.42块钻孔岩芯热导率测试显示,曾经深俯冲的超高压变质岩石具有异常高的热导率,平均(3.94± 1.26) W/mK,高于上地壳平均热导率值50%以上.实测热流值为 76-80 mw/m2,高于全球大陆地区平均热流值(65 ±1.6) mW/m2和中国大陆地区平均热流值((61±15.5)mW/m2)及相邻苏北盆地地表热流平均值(68mW/m2),但略低于德国大陆超深钻在 1000 m以下的热流值(85mW/m2).研究区较高的热流值系地壳上部热导率的横向不均一所致,即热流由较低热导率的周边地区向较高热导率的超高压变质体汇聚的结果.较低的地温梯度决定了深钻靶区较低的深部温度,苏鲁地区从地热角度看也是合适的大陆深钻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847 / 85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大别地块超高压变质期后伸展变形及超高压变质岩石折返过程 [J].
索书田 ;
钟增球 ;
游振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1) :9-17
[2]   秦岭-大别造山带下地壳拆沉作用 [J].
高山 ;
张本仁 ;
金振民 ;
H.Kern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6) :532-541
[3]   下扬子区地温场和大地热流密度分布 [J].
王良书,李成,施央申,汪屹华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04) :469-476
[4]  
Heat flow in the continental area of China: a new data set[J] . Shengbiao Hu,Lijuan He,Jiyang Wang.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2000 (2)
[5]  
Transient thermal effects below complex topographies[J] . Thomas Kohl.Tectonophysics . 1999 (3)
[6]  
Petrogenesis of ultrahigh-pressure rocks and their country rocks at Shuanghe in Dabieshan, Central China[J] . Cong Bοlin,Zhai Mingguo,Dennis A. Cars Carswell,Robert N. Wilson,Wang Qingchen,Zhao Zhοngyan,Brian F. Windley.European Journal of Mineralogy . 199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