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传播系统的“第四主体”

被引:24
作者
刘华杰 [1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哲学系
[2] 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
关键词
科学传播; 刘华; 超越性; 对话模型; 公众理解科学; 传统科普; 立场; 科学传播系统; 科学交流系统;
D O I
10.19524/j.cnki.10-1009/g3.2011.04.013
中图分类号
G301 [科学学];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之一)。这同时也就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基本社会属性,即当代科学正在成为"人民科学",为民所有、为民所享、为民所治的科学。而要实现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传播。因此科学传播对科学和社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传播中心刘华杰教授2011年6月在四川绵阳科学城举行的第三届全国科学传播学学术会议上提出了"科学传播的第四主体"的概念,引发了我们对科学传播活动的目的、效果、价值等方面的思考。为此我们特刊发刘华杰教授的"论科学传播系统的‘第四主体’"一文,并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讨论,以期达到求同存异、百家争鸣之效。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科学传播的三种模型与三个阶段 [J].
刘华杰 .
科普研究, 2009, 4 (02) :10-18
[2]   科学传播的四个典型模型 [J].
刘华杰 .
博览群书, 2007, (10) :32-35
[3]   科学传播——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 [J].
田松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7, (02) :81-90+97
[4]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杨舰, 2010
[5]  
国家的视角[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美)詹姆斯·C.斯科特(JamesC.Scott)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