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用解释的全释条件

被引:28
作者
陈新仁
机构
[1] 江苏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关键词
语用解释; 全释条件; 话语理解; 语言顺应; 语用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030 [语义学、语用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由Verschueren倡导的语言顺应理论提出语用学研究应该致力于探讨语言的运行机制,即考察交际者在特定语境里如何通过顺应性语言选择来满足其交际需求、实现其交际目的。因此,解读话语的意义就需要对话语背后的语言顺应作出完全、充分的解释。就言语交际中的话语理解而言,全释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在相关语境中对话语所有层次上的语言顺应特征做出合理解释,二是在相关语境中析出这些语言顺应特征所表达的全部语用意义。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后者是前者的自然结果。笔者认为,语用解释要实现全释至少必须基于以下假定:存在原型言语行为方式,存在无标记行为方式,存在理想交际者,存在共享语境。本文认为,语用学研究的一个根本目标是对各种语用现象做出完全、充分的理论解释,完备的话语理解理论应该具有描写上的充分性和解释上的充分性,建立在这两种充分性基础之上的全释条件是衡量语用理论成熟与否的基本依据。在过去的若干年中,产生了一些有关话语理解的理论,然而,参照全释条件,它们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相比之下,对于言语交际这一涉及社会、认知、心理、情感等各种因素的活动而言,全方位、动态考察语用现象、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语言顺应理论最有希望提供满足全释条件的语用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379 / 389+378 +37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会话“不合作”现象论析 [J].
陈新仁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02) :37-43
[2]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 [J].
何自然 ;
冉永平 .
现代外语, 1998, (03) :95-109+94
[3]   试探“经济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运行 [J].
陈新仁 .
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 1994, (01) :8-12+59
[4]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何自然编著, 1997
[5]  
语用学概论[M]. 湖南教育出版社 , 何自然编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