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技园与地方全面融合发展案例解读

被引:12
作者
马仁锋 [1 ]
张海燕 [1 ,2 ]
袁新敏 [3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2] 上海市闵行区行政学院
[3]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大学科技园; 全面融合发展; 斯坦福研究园; 剑桥科学园; 新竹科学园; 筑波科学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6.44 [高新技术企业];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了斯坦福研究园、剑桥科学园、新竹科学园、筑波科学园与地方全面融合发展的得失,发现前三者与地方融合发展较为成功,其共同点是三方均具有战略远见和卓有成效的激励、规范措施,并且在美、英大学科技园成长中,市场对要素配置功能和科技园企业的本土根植性、网络化关联或集群是其成功的核心,新竹则科学园是政府在市场机制中规范和激励各方的科学决策;而筑波科学城失败的根源是科技园与政府战略意识不到位,且过于依赖政府运作,对各方缺乏有效激励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关村“硅谷模式”的探索历程考察.[D].易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6, 11
[2]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D].李晔.天津大学.2005, 05
[3]  
知识创新空间论.[M].陈秉钊; 范军勇; 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   长三角大学科技园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特征与问题研究——兼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J].
张海燕 ;
马仁锋 ;
袁新敏 .
创新, 2010, 4 (02) :73-77
[5]   2009美国硅谷指数——经济发展篇 [J].
吕克斐 .
杭州科技, 2009, (02) :61-64
[6]   从硅谷的发展看我国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 [J].
夏为丽 ;
苗长虹 ;
张建伟 .
河南科学, 2009, 27 (01) :106-109
[7]   论日本筑波科学城的再创发展对我国高新区的启示 [J].
白雪洁 ;
庞瑞芝 ;
王迎军 .
中国科技论坛, 2008, (09) :135-139
[8]   日本筑波研究学园城市模式的构建及启示 [J].
乌兰图雅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5) :439-442
[9]   台湾IC产业的发展及其使用中创新 [J].
卢锐 ;
吴云 ;
赵峰 .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7, (05) :81-84
[10]   中关村与新竹科学园发展模式比较 [J].
张伟峰 ;
王敬青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3) :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