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大学科技园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特征与问题研究——兼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被引:3
作者
张海燕 [1 ,2 ]
马仁锋 [1 ]
袁新敏 [3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上海市闵行区行政学院
[3]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长三角; 国家大学科技园; 地方社区; 融合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51 [];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长三角地区大学科技园经过近20年发展,已成为区域重要创新与孵化基地,引领区域产业升级。实地调查上海杨浦、南京鼓楼、杭州江干三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并结合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报告,经综合分析发现:长三角大学科技园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的基础较好但融合进程慢,目前仍处在融合初级阶段;且"孤岛效应"、"围墙现象"严重;溢出作用较弱、经济带动不明显等严重问题。基于此提出长三角大学科技园战略定位与运营方式、科技园与地方融合发展思路等战略转型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上海大都市协调发展的规划体制创新探讨 [J].
马仁锋 ;
沈玉芳 ;
张海燕 ;
王筱春 ;
张婧 ;
王能洲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 28 (03) :17-22
[2]   “三区联动”的主要模式及其多维视角解析 [J].
李建强 ;
黄海洋 .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9, 14 (03) :127-131
[3]   现代“三区联动”模式的分类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J].
董晓玲 ;
张健明 ;
叶聚丰 .
煤炭高等教育, 2009, 27 (03) :57-60
[4]   基于动力机制的三区联动发展战略研究 [J].
刘芹 ;
张永庆 ;
樊重俊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 (09) :55-58
[5]   国外高校与区域的联动发展 [J].
马祖琦 ;
孙晋芳 .
城市问题, 2009, (01) :82-85
[6]   “三区联动”创新网络在城市创新系统中的地位探析 [J].
夏辉 ;
夏光 .
中国软科学, 2008, (10) :73-78
[7]   “三区联动”组合都市知识经济圈——上海市杨浦区大学服务社会发展模式探讨 [J].
吴志强 ;
杨帆 .
上海城市规划, 2008, (05) :6-10
[8]   大学对所在城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关联作用研究 [J].
诸大建 ;
鄢妮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4) :27-32+46
[9]   论“三区联动”创新网络与城市创新系统的对接 [J].
夏辉 ;
夏光 .
上海经济研究, 2008, (04) :66-72
[10]   大学园区的建设对杭州城市发展分析 [J].
韩峥 .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06) :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