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油藏工程原理描述优势渗流通道的新方法

被引:11
作者
汪庐山
关悦
刘承杰
靳彦欣
史树彬
机构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关键词
优势渗流通道; 水驱特征曲线; 优势渗流通道体积; 渗透率; 孔喉半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6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针对水驱砂岩油藏高含水期优势渗流通道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用油藏工程原理来识别优势渗流通道并计算其体积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水驱特征曲线对优势渗流通道进行识别,并利用模糊聚类分析对优势通道窜流程度进行分类;然后利用剩余可采储量计算出优势渗流通道体积,进而计算出优势通道的渗透率和孔喉半径。利用VB语言编制了相应的软件,并用该软件对胜坨油田T143区块的优势渗流通道进行了识别和计算,通过其中三口井的示踪剂监测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155 / 115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利用动态资料计算大孔道参数的方法 [J].
冯其红 ;
史树彬 ;
王森 ;
冯国智 ;
李先杰 ;
杨光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1) :74-76+84+116
[2]   疏松砂岩油藏大孔道形成机理与预测 [J].
毛振强 ;
谷建伟 ;
董平志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1) :77-79+116
[3]   试井解释地层大孔道技术研究 [J].
张静 ;
杨欢 .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 2010, 7 (03) :533-535+755
[4]   动态测井资料在大孔道识别上的应用 [J].
陈晓华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12 (02) :35-37+48
[5]   砂岩油藏大孔道的识别方法 [J].
崔庆东 .
油气井测试, 2009, 18 (03) :29-31+76
[6]   非均质油藏高渗条带识别方法初探 [J].
邹伟 ;
吴秀全 .
新疆地质, 2008, (03) :317-320
[7]   井组示踪剂产出曲线组合解释方法研究 [J].
陈耀武 ;
冯其红 ;
陈月明 ;
侯守探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74-77
[8]   疏松砂岩油藏高渗条带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J].
王蔚 ;
鞠斌山 ;
蒋韧 .
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2006, (04) :56-57
[9]   井间示踪剂产出曲线自动拟合方法 [J].
冯其红 ;
李淑霞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5) :121-124
[10]   大孔道模糊识别与定量计算方法 [J].
刘月田 ;
孙保利 ;
于永生 .
石油钻采工艺, 2003, (05) :54-5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