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松砂岩油藏大孔道形成机理与预测

被引:28
作者
毛振强 [1 ,2 ]
谷建伟 [3 ,4 ]
董平志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2]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纯梁采油厂
[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关键词
疏松砂岩油藏; 大孔道; 形成机理; 预测; 层间差异; 韵律性; 综合系数;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1.01.017
中图分类号
TE357.6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疏松砂岩油藏开发过程中,易形成大孔道,导致注水无效循环,降低注水开发效果。进行大孔道形成机理与预测的研究,有助于指导疏松砂岩油藏大孔道治理,改善开发效果。结合室内实验结果和矿场生产资料,分析了大孔道形成的地质条件、流体条件和开发因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地层韵律性、层间渗透率差异倍数、油水密度差、油水粘度比、采液速度等对大孔道形成的影响。经对比分析,建立了综合系数与油藏形成大孔道之间的变化关系,指出可采用综合系数来预测大孔道的形成,并给出了正韵律、反韵律油藏大孔道形成时该值的界限。以孤东油田七区西Ng63+4油藏为例,利用综合系数判断了大孔道的形成,结果与多种测试分析资料吻合程度较高。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79+116 +11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夹层对优势通道形成与演化的影响 [J].
房士然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 17 (01) :90-92+95+117
[2]   对储层大孔道识别方法的再认识与构想 [J].
于九政 ;
刘易非 ;
唐长久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3) :34-37+114
[3]   大港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参数变化规律分析 [J].
郭莉 ;
王延斌 ;
刘伟新 ;
张春雷 ;
刘卫林 ;
刘天鹤 .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01) :85-90
[4]   水力探测大孔道和剩余油饱和度解释模型的建立 [J].
尹文军 ;
陈永生 ;
王华 ;
张建涛 ;
张雪梅 ;
丁玉梅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01) :63-65+86
[5]   大孔道模糊识别与定量计算方法 [J].
刘月田 ;
孙保利 ;
于永生 .
石油钻采工艺, 2003, (05) :54-59+95
[6]   大港段六拨油田网状河沉积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J].
侯加根 ;
焦巧平 ;
幸华刚 ;
王秀娟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04) :399-402
[7]   疏松砂岩油藏大孔道形成机理及判别方法 [J].
曾流芳 ;
赵国景 ;
张子海 ;
王学忠 .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2, (03) :268-276
[8]   疏松砂岩油藏大孔道定量描述初步研究 [J].
曾流芳 ;
陈柏平 ;
王学忠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2, (04) :53-54+2
[9]   大孔道诊断和描述技术研究 [J].
窦之林 ;
曾流芳 ;
张志海 ;
熊伟 ;
田根林 ;
刘学伟 ;
黄立信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1) :75-77+11
[10]   大孔道的表现特征及调剖对策 [J].
何长 ;
李平 ;
汪正勇 ;
景瑞林 ;
许庆银 ;
殷强 .
石油钻采工艺, 2000, (05) :63-6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