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层对优势通道形成与演化的影响

被引:17
作者
房士然
机构
[1]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优势通道; 流固耦合; 夹层; 正韵律厚油层; 控制作用;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0.01.018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针对河流相正韵律厚油层在长期注水过程中底部容易形成大孔道,将储层参数演变模型与流体渗流微分方程耦合在一起,建立了正韵律厚油层优势通道形成与演化的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模拟计算了夹层存在条件下厚油层优势通道形成与演化规律,研究了夹层对优势通道形成与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正韵律厚油层的底部及井底附近地带容易发育优势通道;靠近注入井附近地带的夹层上部地层更容易形成优势通道;正韵律厚油层中,夹层位置越靠下,其上部地层更加容易发育优势通道,而下部地层则相对不容易形成优势通道;夹层的展布面积越大,其下部地层越不容易形成优势通道;夹层渗透性越差,夹层下部地层越不容易发育优势通道。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2+95+117 +9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河流相储层中夹层类型的定量识别 [J].
冯伟光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5) :40-43+113
[2]   大孔道形成与演化过程流固耦合模拟 [J].
冯其红 ;
齐俊罗 ;
尹晓梅 ;
杨勇 ;
邴绍献 ;
张本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4) :498-502+512
[3]   对储层大孔道识别方法的再认识与构想 [J].
于九政 ;
刘易非 ;
唐长久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3) :34-37+114
[4]   玻璃板填砂模型大孔道形成过程模拟实验 [J].
刘景亮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5) :95-97+117
[5]   流固耦合模型在定量预测油水井出砂过程中的应用 [J].
薛世峰 ;
马国顺 ;
于来刚 ;
孙峰 ;
葛洪魁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6) :750-754
[6]   疏松砂岩油藏流固耦合流动模拟研究 [J].
郭肖 ;
杜志敏 ;
周志军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6, (04) :53-56+104
[7]   孤岛油田馆陶组河流相储层隔夹层成因研究 [J].
束青林 .
石油学报, 2006, (03) :100-103
[8]  
孤东油田高含水期井间大孔道特征研究[J]. 王学忠.中国西部油气地质. 2006(01)
[9]  
孤东油田高含水期井间大孔道特征研究[J]. 王学忠.中国西部油气地质. 2006 (01)
[10]   夹层对油藏的控制作用分析——以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为例 [J].
王延章 ;
林承焰 ;
温长云 ;
董春梅 ;
娄国全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2) :17-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