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高寒灌丛CO通量日和月变化特征

被引:21
作者
徐世晓
赵新全
李英年
赵亮
于贵瑞
孙晓敏
曹广民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西宁
[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5] 北京
[6] 西宁
关键词
高寒灌丛; CO2通量; 日变化; 月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青藏高原高寒灌丛 CO2 通量进行连续观测的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高寒灌丛CO2通量呈明显的日和月变化特征. 就日变化而言, 暖季(7 月)CO2通量峰值出现在 12:00 左右(?1.19 gCO2/(m2·h)?1), 08:00~19:00 时 CO2净吸收, 而 20:00~07:00 为 CO2净排放; 冷季(1 月)CO2通量变化振幅极小, 除 11:00~17:00时少量的 CO2净排放以外(0.11 g CO2/(m2·h)?1左右), 其余时段 CO2通量接近于零. 从月变化来看, 6~9 月为 CO2净吸收阶段, 8 月 CO2净吸收最大,6~9 月 CO2净吸收的总量达673 gCO2/m2; 1~5 月及 10~12 月为 CO2净排放, 共排放 446 g CO2/m2, 4 月 CO2净排放最大. 全年 CO2通量核算表明, 无放牧条件下青藏高原高寒灌丛是显著的 CO2汇, 全年 CO2净吸收量达 227 g CO2/m2.
引用
收藏
页码:481 / 48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碳排放及其迁移过程研究 [J].
裴志永 ;
欧阳华 ;
周才平 .
生态学报, 2003, (02) :231-236
[2]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能量物质交换的微气象方法估算 [J].
朱治林 ;
孙晓敏 ;
张仁华 ;
唐新斋 ;
苏红波 ;
唐登银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2, (03) :351-358
[3]   青藏高原大气-植被相互作用的模拟试验 Ⅱ.植被叶面积指数和净初级生产力 [J].
吕建华 ;
季劲钧 .
大气科学, 2002, (02) :255-262
[4]   环境因子对暗沃寒冻雏形土土壤CO2释放速率的影响 [J].
曹广民 ;
李英年 ;
张金霞 ;
赵新全 .
草地学报, 2001, (04) :307-312
[5]   长白山高山冻原生态系统碳循环及与北极对比研究 [J].
吴钢 ;
赵景柱 ;
李静 ;
邵国凡 ;
邓红兵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2) :1039-1045
[6]   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5类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的比较研究 [J].
杜占池 ;
杨宗贵 ;
崔骁勇 .
中国草地, 2001, (05) :14-19
[7]   大针茅典型草原土壤CO2排放规律的研究 [J].
崔骁勇 ;
陈四清 ;
陈佐忠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3) :390-394
[8]   内蒙古典型草地CO,NO,CH通量的同时观测及其日变化 [J].
董云社 ;
章申 ;
齐玉春 ;
陈佐忠 ;
耿远波 .
科学通报, 2000, (03) :318-322
[9]   东祁连山高寒灌丛植被类型与分布特征 [J].
于应文 ;
胡自治 ;
徐长林 ;
张德罡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1) :12-17
[10]   北极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全球温暖化 [J].
方精云 ;
位梦华 .
环境科学学报, 1998, (02)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