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不同更新林的群落特征

被引:19
作者
许涵 [1 ,2 ]
李意德 [1 ]
骆土寿 [1 ]
林明献 [1 ]
陈德祥 [1 ]
莫锦华 [3 ]
罗文 [3 ]
洪小江 [3 ]
蒋忠亮 [3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所
[3] 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 更新林; 生物多样性; 稳定性; 预测; 尖峰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对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皆伐后恢复41a的天然更新林和皆伐后恢复25a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的调查数据,对其物种组成、物种相似性、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植株密度和稳定性等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优势种群龄级结构分析预测群落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多样性均以原始林最高,乔木层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天然更新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幼树层和下木层表现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天然更新林;2)天然更新林与原始林的物种相似性比其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的高,说明天然更新林恢复程度较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好;3)植株密度表现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天然更新林>原始林,与干扰程度正相关,与皆伐后恢复时间负相关;4)乔木层和下木层的群落稳定性表现为原始林>天然更新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5)优势种群发展趋势分析表明,原始林群落主要优势种群大部分表现为增长或稳定趋势,天然更新林群落上层阳性树种表现为衰退或稳定趋势,下木层的优势种则表现为增长趋势,人工促进更新林的栽培种和一些偏阳性树种表现出衰退或稳定趋势,林下一些优势度稍低的种群表现出逐渐增长趋势。因此,虽然天然更新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所在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其种类组成结构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仍处在由前期阳性树种向后期耐荫树种转变的演替进程中。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1] 天然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恢复[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臧润国[等]著, 2005
  • [12] 中国海南岛热带森林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李意德等著, 2002
  • [13] 植物群落学实验手册[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王伯荪等编著, 1996
  • [14] 中国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M]. 科学出版社 , 蒋有绪等著, 1991
  • [15] Community seed rain patterns and a comparison to adult community structure in a West African tropical forest
    Hardesty, BD
    Parker, VT
    [J]. PLANT ECOLOGY, 2003, 164 (01) : 49 - 64
  • [16] Tropical forest communities in southeastern Mexico
    Sánchez-Sánchez, O
    Islebe, GA
    [J]. PLANT ECOLOGY, 2002, 158 (02) : 183 - 200
  • [17] Vegetation science concepts I. Initial floristic composition, a factor in old-field vegetation development with 2 figs[J] . Frank E. Egler.Vegetatio Acta Geobotanica . 1954 (6)
  • [18] 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热带植被生态系列的研究
    黄全
    李意德
    郑德璋
    张家城
    王丽丽
    蒋有绪
    赵彦民
    不详
    [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 1986, (02) : 90 - 105
  • [19] 鼎湖山森林群落分析Ⅰ.物种多样性
    彭少麟
    王伯荪
    [J]. 生态科学, 1983, (01) : 11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