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19
作者
李爱军
李占录
史红梅
周福平
机构
[1]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主要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度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探索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6年和2007年7个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度按大小顺序依次为生育期、株高、千粒重、穗长、穗行数。该结果不仅表明了影响玉米产量较大的因素,同时也表明了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性状是生育期,其次是株高,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相对居中,相比之下,穗长、穗行数的影响相对较小。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玉米组合鉴定试验中的应用 [J].
孙海潮 ;
万金红 ;
郭安斌 ;
卢道文 ;
崔俊明 ;
宋长江 ;
裴振群 ;
刘智萍 ;
芦连勇 ;
牛永锋 ;
郑丽敏 .
玉米科学, 2006, (02) :47-49
[2]   东北地区春小麦主要性状与产量间的灰色关联分析 [J].
李玉发 ;
何中国 ;
李淑芳 ;
郭中校 ;
曲祥春 ;
刘洪欣 .
麦类作物学报, 2005, (01) :139-141
[3]   夏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J].
岳尧海 ;
周小辉 ;
杨贤成 ;
任军 ;
刘俊英 .
玉米科学, 2004, (04) :21-22+25
[4]   冬小麦杂优组合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J].
黄峰 ;
郑天存 ;
殷贵鸿 ;
韩玉林 ;
杨光宇 ;
李新平 ;
杨朝福 ;
李亚 .
种子, 2004, (07) :65-66
[5]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作物性状分析上的应用 [J].
岳含云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0, (04) :296-298+302
[6]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应用于水稻品种综合评判的探索 [J].
吴建明 ;
谢正荣 ;
沈小妹 .
种子, 1990, (03) :33-35
[7]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估初探 [J].
刘录祥 ;
孙其信 ;
王士芸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9, (03) :22-27
[8]   灰色系统与农业 [J].
邓聚龙 .
山西农业科学, 1985, (05) :34-37
[9]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 - 科学出版社 , 唐启义, 2002
[10]  
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农业[M].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陈俊生 主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