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旅游参与的法律实践实证研究

被引:4
作者
杨晓红 [1 ]
岑乔 [2 ]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
[2] 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
关键词
社区; 旅游参与; 法律实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D922.29 [经济法];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030107 ;
摘要
运用实证方法研究社区旅游参与,表明我国社区旅游参与并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倡导,或仅为咨询式参与、伪参与,而是已存在的地方实践活动。四川省甘孜州盐源县泸沽湖镇博树村、云南梅里雪山雨崩社区和云南丽江市古城区拉市乡海北村恩宗三社3个旅游社区,通过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制定规则,确立了社区旅游参与的自发机制。这种规则,从法律形式来讲可归入村规民约范畴。同时,旅游社区还利用合同协调内部及外部的旅游竞争关系或协作关系。克服村规民约有限性的办法就是制定国家法律,确立社区旅游参与的立法,要求政府及开发商必须在尊重社区利益,保证社区有效参与旅游的情况下进行旅游开发,赋予社区旅游参与权,保障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区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基层政权[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张静, 2006
[12]  
地方性知识[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美)克利福德·吉尔兹(CliffordGeertz)著, 2000
[13]   皖南古村落可持续旅游发展限制性因素探析 [J].
刘昌雪 ;
汪德根 .
旅游学刊, 2003, (06) :100-105
[15]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的若干经济学质疑 [J].
黎洁 ;
赵西萍 .
旅游学刊, 2001, (04) :44-47
[16]   浅析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某些限制性因素 [J].
吴晓萍 .
旅游学刊, 2000, (05) :42-46
[17]   略论“准法规范”──村规民约建设及其重大意义 [J].
汪俊英 .
学习论坛, 2000, (06) :32-34
[18]   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 [J].
刘纬华 .
旅游学刊, 2000, (01) :47-52
[19]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结构框架 [J].
刘赵平 .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01) :29-34+56
[20]   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研究 [J].
唐顺铁 .
地理研究, 1998, (02) :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