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南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纪煤系生烃潜力与二次生烃探讨
被引:16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解东宁
周立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周立发
机构
: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来源
:
煤田地质与勘探
|
2006年
/ 01期
关键词
:
南华北地区;
石炭-二叠系;
煤系烃源岩;
初始成熟度;
二次生烃;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综合运用岩石热解、有机岩石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等方法,对南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纪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以及成熟度和热演化史进行了分析,综合评价了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评价结果表明,石炭系(太原组+本溪组)烃源岩要好于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Ⅱ型干酪根为辅;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大部分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部分地区达到过成熟,以生气为主。文中结合构造-热演化史资料分析了煤系二次生烃的条件,指出谭庄-沈丘凹陷和倪丘集凹陷初始成熟度较低,且具有合适的埋藏史类型,并有二次生烃油气勘探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煤系烃源岩与油气成藏.[M].李荣西;高云文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M].王同和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3]
煤成油地球化学新进展.[M].黄第藩等著译;.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4]
东濮凹陷煤系烃源岩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王德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王德仁
周开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周开义
常俊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常俊合
李新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李新军
吕红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吕红玉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3,
(06)
: 11
-
12+71
[5]
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油气生成的控制因素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延斌
韩德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资源与开发工程系!北京
韩德馨
[J].
煤炭学报,
2000,
(06)
: 561
-
565
[6]
含煤地层中石油的生成、运移和生油潜力评价
黄第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黄第藩
熊传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熊传武
[J].
勘探家,
1996,
(02)
: 6
-
11+7
←
1
→
共 6 条
[1]
煤系烃源岩与油气成藏.[M].李荣西;高云文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M].王同和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3]
煤成油地球化学新进展.[M].黄第藩等著译;.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4]
东濮凹陷煤系烃源岩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王德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王德仁
周开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周开义
常俊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常俊合
李新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李新军
吕红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吕红玉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3,
(06)
: 11
-
12+71
[5]
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油气生成的控制因素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延斌
韩德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资源与开发工程系!北京
韩德馨
[J].
煤炭学报,
2000,
(06)
: 561
-
565
[6]
含煤地层中石油的生成、运移和生油潜力评价
黄第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黄第藩
熊传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熊传武
[J].
勘探家,
1996,
(02)
: 6
-
11+7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