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深秋河北省特大暴雪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45
作者
侯瑞钦 [1 ,2 ]
张迎新 [2 ]
范俊红 [2 ]
李宗涛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台
[2] 河北省气象台
关键词
暴雪; 次级环流; 地形;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多种资料对2009年11月10—11日河北省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锋系统长时间影响河北,并产生正、逆双向次级环流,其强上升运动与中层强辐合及正涡度柱耦合,为暴雪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由于锋面附近强温度梯度及风的垂直切变作用,在暴雪区形成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另外西南暖湿气流为暴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强上升运动可将水汽输送到高空冷区凝华、冻结为雪及冰晶;向东开口的喇叭口地形使得干冷空气在低层堆积,增强了回流降雪的低层冷垫作用;在低层由于地形作用产生的弱上升运动与锋面次级环流上升运动叠加,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展和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1352 / 135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21]   北京“12·7”降雪过程的分析研究 [J].
赵思雄 ;
孙建华 ;
陈红 ;
齐琳琳 ;
赵翼浚 ;
李爱国 ;
李云云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2, (01) :7-21
[22]   “95.1”高原暴雪及其中尺度系统发展和演变的非静力模式模拟 [J].
隆霄 ;
程麟生 .
兰州大学学报, 2001, (02) :141-148
[23]   “96.1”暴雪期中尺度切变线发生发展的动力诊断Ⅱ:散度和散度变率诊断 [J].
张小玲 ;
程麟生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0, (04) :459-466
[24]   “96.1”暴雪期中尺度切变线发生发展的动力诊断Ⅰ:涡度和涡度变率诊断 [J].
张小玲 ;
程麟生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0, (03) :285-294
[25]   一次大暴雨过程中急流次级环流的激发及作用 [J].
张维桓 ;
董佩明 ;
沈桐立 .
大气科学, 2000, (01) :47-57
[26]   地形对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J].
范广洲 ;
吕世华 .
高原气象, 1999, (04) :659-667
[27]  
太行山地形对“96.8”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J]. 徐国强,胡欣,苏华.气象. 1999(07)
[28]   一次华北强降雪过程的湿对称不稳定性研究 [J].
王建中,丁一汇 .
气象学报, 1995, (04) :451-460
[29]   一次冬季暴雪过程锋生次级环流的诊断分析 [J].
朱爱民,寿绍文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4, (02) :183-187
[30]   锡盟大雪过程和“77.10”暴雪分析 [J].
王文辉 ;
徐祥德 .
气象学报, 1979, (03) :80-86